陳氏世傳太極拳術.太極拳精義 | 拾書所

陳氏世傳太極拳術.太極拳精義

$ 225 元 原價 250
陳子明傳

陳公子明字洞,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十七世人。係太極拳鼻祖陳王廷嫡宗第八世孫。太極名師陳復元之次子。生於一八七八年,卒於一九五一年,享年七十三歲,公乃陳氏太極第九代傳人。

公從小秉承家學,隨父復元公、叔貫元公習拳練武,年方十歲便跟著名太極拳理論家陳鑫(字品三)學文習武。陳鑫係英義公陳仲甡之子,文武兼備,拳理精奧,武功卓絕。時值壯年,無一子嗣,對孩童十分喜愛。子明公天資聰慧,學文下功,習拳刻苦。族叔陳鑫對其更是喜愛有加,每每單獨輔導之。公遇名師,如魚得水,受益匪淺,數年間便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基礎,並對拳術、器械精髓理解頗深。在家父、叔父和恩師的精心傳授培育下,公拳藝精湛,武功純厚,且深得太極真諦,二十餘歲就已臻化境,漸露頭角成為陳家溝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公在沁陽創辦太極拳社傳授武藝,從此和武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生從事太極拳的研究和傳授。一九二七年公與李霽青等人在懷慶府創辦中州粹武會,一九二八年上海黃金榮、江子誠(其父曾任懷慶知府,對陳家溝太極早有所聞,羡慕已久)等人創辦上海太極拳社,聘公前往滬上傳授家傳太極拳。公所傳太極拳講究陰陽開合、虛實分明、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處處走弧形、走螺旋,儒雅瀟灑,收蓄兼併,融健身與技擊於一體。這種太極拳有別於當時流行的楊派、吳派、郝派、孫派各式太極拳,讓世人大開眼界。知是陳家溝太極拳的本來面目,於是陳氏太極受到人們的倍加關注、倍加喜愛,對武術聖地陳家溝愈加嚮往,愈加崇仰。在上海,公武功精湛,拳法獨到,與人搭手過招,招式變化莫測,出神入化;與人交手,從無敗北;與人交談,皆顯大家風度,很快在上海灘名噪一時。

翌年春,南京中央國術館教務長朱國福來滬遇公,深為公之言談舉止、身手功夫所敬佩,與館長張之江相商後聘公為南京國術館武藝教官(南京國術館係國民政府直屬,是人才薈萃、英雄雲集之所在,武藝教官均由各省選取推薦而來,均為各門派的頂尖高手)。時公居南京,陳發科公在北京,傅劍南公(振嵩,陳延熙的得意高徒)在廣州,向外傳授太極拳,很快使陳氏太極顯赫武林,盛極一時。

公「教拳不遺餘力」、「循循善誘」、「生眾獲益匪淺」、「學者日眾」。授拳之餘公集前輩習拳之經驗,融自己練武之心得,捉筆為文,發憤著書,花數十年之心血,先後寫出了《陳氏世傳太極拳術》、《太極拳精義》、《太極拳拳械》三部著作。尤其是一九三一年《陳氏世傳太極拳術》的出版發行,這是陳家溝陳氏不私其家傳之秘,闡發世代相傳太極拳理刊行面世的第一部著作。當時轟動武壇,深受武林同道的贊許。南京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教務長朱國福、河南武術館副館長劉丕顯、武術名家曾虞民、姜容樵等人紛紛給該書作序,贊其「抱負絕學而不倦於教誨」,「立言不流於誇誕」,「不私其家傳之秘」;書之全文「動作不悖拳理,姿勢合乎力學,體天地之陰陽養浩然之元氣,具科學之萬有得哲學之奧妙,更兼攝影、掛圖,凡關於太極拳術者無不搜羅殆遍,使讀者一目了然」。本書的出版發行對太極拳的傳播推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清末民初,武術界有一種怪現象:一些人以狹隘的門戶偏見不惜攀仙附道故弄玄虛:「你捧佛,我就捧道」,「你尊達摩,我就尊三豐」,「你是崑崙派,我就是雪山派」,這種生編亂造,無中生有「祖師爺越老越好,越古越好」的假託,一時間搞得雲遮霧罩、迷霧重重。這些毫無史實根據的「起源說」嚴重地影響著武術的健康發展。

為了弄清太極拳的來龍去脈,正本清源,南京國術館武術家、武術史家唐范生(唐豪)先生邀公一道去河南進行實地調查。他們三下陳家溝翻族譜、查家譜、看碑文、尋遺跡、閱縣誌、覽中州文選、走訪遺老,在掌握了大量史實資料的基礎上,經反覆考證終於得出結論:陳氏太極拳是各流派太極拳之源,陳家溝就是太極拳發源地,陳王廷就是太極拳創始人。在此期間,公為恩師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的出版多方奔走,竭盡全力,終使這一經典武術巨著刊行面世。

抗日戰爭爆發,公又經人推薦到陝西西北師範學院(陝西師範大學前身)擔任武術教授,並擔任部隊武術教官。公為抗日將士訓練擒拿格鬥術、拼殺術。在此期間公寫出了《 太極拳精義 》一書作為教學用書,用於指導師生、指導將士進行操練、演習。

公一生是在太極拳的推廣和研究中渡過的,為弘揚太極,宣傳陳家溝,公含辛茹苦、嘔心瀝血數十年,將畢生獻給了太極拳,一九五一年公因病逝世於漢中東門河南會館,享年七十有三。

公不愧為陳氏十七世傑出代表,第九代太極傳人,是陳氏太極(小架)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公這種鍥而不捨、誨人不倦、勇於探索、勇於求真的精神深受後人敬重,永遠激勵著太極拳愛好者奮發向上、不斷前進!

陳子明太極拳研究會
名譽會長 陳玉章
會  長 王勝利
副 會 長 職寶貴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