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裡的教室 | 拾書所

稻田裡的教室

$ 298 元 原價 350

獲選文化部第38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科學類

 

獲選臺北市推動兒童深耕閱讀工作計畫
105 年度「兒童閱讀優良媒材」 圖書類四到六年級優良推薦

 

插秧和割稻是否是好玩的腹肌運動?
稻田魚和大肚魚為何會有「生存戰」?
肥料下太多稻子會怎樣?
地瓜糙米飯怎麼煮?

教養小孩和栽種稻子有許多相通的道理。
如果農夫對稻子過度照顧,放太多肥料,稻子外表看似豐美,然而莖幹柔軟、淺根,不僅容易感染病蟲害,結穗時遇到大雨,還會因為頭重腳輕,而發生倒伏,發生損失。反之,對稻子適度的斷水,用土壤的力量促進生長,讓稻子向下扎根,更能增加稻子對環境變化的因應能力。

食材煮法不同,對人體影響真是不一樣。
2006年,作者父親因胰臟發炎病危住院四個多月,鄰床病人的太太提醒作者:「你爸爸的病要從認識消化道和基本食材下功夫,了解哪些是當季食物、有哪些營養,如何清淡烹調。」
這個提醒,讓作者學習逐漸增加吃糙米,搭配飲食調整,不僅因此幫助爸爸遠離病痛,也改善了自己多年的異位性皮膚炎。
出身商學院的作者,於是抱著感恩的心,要來幫忙推廣農業,都會上班族開始學種稻,她以米為師,從洗米煮飯學起,開始認識米的營養,接著走進稻田,探索土壤的孕育能量。

本書有促進和平、鄉土文化、親子互動、自然生態、預防醫學……等許多有趣的課程,就像培養強健的稻子一般,作者藉本書鼓勵親子們一起來「稻田裡的教室」,透過許多有趣的課程,大小手齊心創新米文化。
作者如願將自家一塊田,延伸出無限多塊田,以及最重要的心田,期盼本書用孩童純真的心靈為社會帶來溫暖、正面的影響力:遍植自然心,稻香滿人間。

感謝推薦:
總統農業和平獎謝順景老師
漫畫家、民俗畫家暨發明家劉興欽老師
心理學家鄭石岩老師
自然觀察作家劉克襄老師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黃瑽寧醫生
數十位校長、老師和多家公益團體共同推薦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