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是一種錯覺
是大腦和「越來越想喊停的渴望」的不斷對抗
無論是短跑衝刺、超級馬拉松,
還是高山攻頂、雪地拓荒,甚或高熱礦井採礦,
耐力,幾乎是所有體能領域中達成偉大表現的基礎。
人類的體能,究竟存不存在著「極限」?
耐力由哪些因素控制?大腦與心志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一本關於「耐力」的科學與心理學革命性著作
揭露所有人體內潛力極限的祕密
忍耐的能力是一種關鍵特徵,
從一百公尺的衝刺、到一百公里的超級馬拉松,
從珠穆朗瑪峰攻頂到雪地拓荒,甚至是高熱礦井採礦,
耐力幾乎是每個體能領域中達成偉大表現的基礎。
那麼,是什麼因素影響了耐力?
人們能否預知生理極限,在身體倒下的前一秒先有所警覺?
一九九一年,大專跑者邁可爾針對耐力跑的極限,提出實驗。
據研究,耐力跑的極限可套用三向量化參數:最大攝氧量、跑步經濟性、乳酸閾值。
如果,有個選手的三項數值都特別優異,那會跑出什麼樣的成績呢?
邁可爾計算的結果指出,這種跑者可以在1:57:58 內,跑完全程馬拉松。
二○一七年,在Nike「馬拉松破二計畫」的仔細策畫下,
基普喬格跑出 2:00:25的馬拉松成績,破了全人類的紀錄!
但為何,他擁有三十位配速員、絕佳天氣、特製跑鞋、
數一數二的優秀體能,還有最適當的補水計畫,結果卻還是無法破二?
哈欽森博士身為Nike「馬拉松破二計畫」唯二的採訪記者,
也曾任國家代表隊長跑選手,他敏銳觀察菁英運動員與世界高科技研究,
在本書中透過肌肉、氧氣、疼痛、溫度、水分及燃料等六大面向,
逐一探討各種身體極限,小心翼翼解開心智與身體微妙的相互作用;
更揭露了:人遇到體能障礙時,受大腦影響的程度與受身體影響的程度不相上下。
這表示,心智是耐力的新邊界,而且體能表現極限也比人們一度以為的更有伸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