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養 | 拾書所

探究式教養

$ 342 元 原價 380

孩子功課不乖乖做,盯他還藉口一堆?

明明是孩子自己要學的才藝,卻不肯認真練習?

孩子成天只想打電玩,對什麼都提不起勁?

以探究式教養善用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就會自動學習、發揮潛能!

 

藤代流提問法 & 24個探究式教養訣竅
 

讓孩子

從「哇!」、「咦?」──察覺價值、產生興趣

「我想試試!」、「我想知道!」──想要親自體驗

「我想知道更多!」──想更深入了解,並衍生創新的可能

 

激發孩子好奇心能量!
 

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的,

但,你是會消滅小孩好奇心的大人嗎?

或者,不錯過孩子眼睛發亮的瞬間,引領他往成功的道路邁進?

 

對於孩子的犯錯或失敗,別再忍不住「盤問」孩子,請改用「提問」吧!

與其問「為什麼沒有射門得分?」 (為什麼(WHY)?)

應該問「你覺得要怎麼做才會射門得分呢?」 (要怎麼做才好呢?(HOW))

 

為什麼只會讓孩子覺得你在指責、責備我的錯誤,而容易找藉口塘塞,但,透過思考如何做,孩子會自己發現問題,找到好點子,想出解決方案。

 

為因應變化激烈、充滿不確定的VUCA時代,

請跟著心智教練運用「有效提問」的探究式教養法,

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尋求解答,

並從中產生學習意願、積極投入、求取進步,

成為有創造力的高CQ人,擁有未來在職場致勝的七大競爭力!

 

◎說明好奇心是成功人士身上常見的「才能」,讓父母能珍視孩子的「為什麼」,並採取探究式教養

◎獨創「提問」技巧,讓父母成為孩子的心智教練,訓練孩子能自己發掘問題、尋求解答並力求改變

◎24個探究式教養訣竅,讓父母能把握、善用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能量,讓它成為孩子精益求精的內在動力

◎給大人的好奇心法則,讓父母重新對生命燃起熱情,成為孩子思考、成長的得力夥伴

 

將好奇心轉為學習力,你的孩子可能就是另一個迪士尼王國催生者

迪士尼創辦人華特.迪士尼曾說,「好奇」是實現夢想的四大祕訣之一,因為對「什麼樣的遊樂園可以讓大人、小孩都能一起玩耍呢?」的好奇心,促使出身貧困的他創立了為全球帶來歡樂的夢想王國;提出相對論、發現光電效應的愛因斯坦也說過「我沒有特殊才能,只是有強烈的好奇心而已」;日本傳奇球星中田英壽則因為對人類的好奇,退役後造訪了世界各國和日本各地,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思考方式與文化,而被譽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足球巨星。好奇心,也將是你孩子精彩人生的起點。

 

贏在起跑點必備!好奇心能提升未來所需的CQ和七大能力

如今我們身處「VUCA時代」:既不穩定又變化劇烈(Volatility),想像不出未來的發展,具有高度不確定性(Uncertainty),而且充滿複雜性(Complexity)、模糊不清(Ambiguity),使得過去的方法大多已不適用。今後,企業將更重視熱中求知、能投入新事物與新體驗的人才,也就是高好奇心商數CQ(curiosity quotient;或創造力商數creativity quotient)的人才。

 

此外,好奇心還能培育出七大能力:1.動手處理事情的能力;2.抱持疑問的能力;3.策動他人的能力(協作能力);4.表達能力(傳遞訊息能力);5.聆聽他人說話的能力(傾聽能力);6.貫徹始終的能力;7.深入思考的能力。可以說有了好奇心等於有了生存能力,即使未來變化多端,也能開創出新的康莊大道。

 

珍惜小孩天生寶貴的好奇心!悉心培養「愛問為什麼的未來專家」

如此重要的好奇心,其實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因此在思考如何善加引導好奇心之前,請先反省:你會消滅孩子的好奇心嗎?

□孩子問你問題時,常常回他「我在忙,等一下再說」。

□為了孩子好,要孩子放棄興趣,遵從你的建議。

□因為疼愛孩子,或嫌教他麻煩,事事都幫他做好做滿。

□為保住大人的尊嚴,對孩子總是擺出「我比你懂」的態度。

□孩子嘗試新事物若「搞砸」了,你會比他更失望。

□不管是功課或才藝,你總急著要孩子拿出成績。

□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就勉強他上一大堆補習班。

□你下班後只想追劇、滑手機,其他都興趣缺缺。

 

只要改掉以上教養惡習,珍惜孩子每一個萌生興趣、眼睛發亮的瞬間,你將發現他的思考能力、行動及結果將大大改變。

 

獨創提問法、探究式教養祕訣,打開孩子主動求進步的開關

作者做為提問心智教練,擅長運用可激發好奇心、培養思考力的問題,讓學生、球員湧現追求卓越的動力,他將在書中傳授這套提問法,引導家長、教育工作者釐清自己想要孩子做到的事情,了解孩子的狀態、興趣、困擾,並找到讓孩子產生興趣的表達方式,打開孩子的好奇心開關;也會介紹培育好奇心的教養祕訣,同時讓大人找回好奇心,擁有豐沛的能量來帶領孩子,例如:

 

1. 要讓孩子有實際操作的經驗;

2. 不告知答案,盡可能讓孩子來教導你;

3. 對孩子在意的話題主動提供新資訊;

4. 陪孩子思考,並無條件接受他的想法;

5. 對習以為常的事物思考「為什麼」……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