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夢想,使不可能變成可能,改變你命運的一本書!
匯集12位卓越追夢人的人生故事——
吳興國、蔡明介、余光中、漢寶德
翁啟惠、楊玉欣、張廣達、吳炫三
劉炯朗、黃榮村、李昌鈺、王文興
來自學術界、企業界、藝文界等領域的12個人生故事,
帶你領略成功人士非凡的智慧與閱歷,
因他們的視野遠遠高過一般人,
他們的見解的確能給我們很大的啟發,
樹立引領年輕人規劃個人未來發展之典範。
我從前一直很懊喪自己的成長,後來發覺自己竟然可以有這麼大幅度的跨越,突然之間我的悲劇變成了喜悅。──吳興國
資源永遠是有限的,你要專注於機會而非問題,也就是說要注意績效與貢獻, 而不只是在解決眼前的問題。──蔡明介
啟發我創作生命的,古典文學是主流,是上游;現代文學是下游;西方文學,是一個強大的支流。──余光中
絕不局限思考面向,善用橫向思考創造嶄新見地,終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漢寶德
從事任何事,唯有胸懷興趣與熱忱才能堅持不懈,才能得到成就與滿足。──翁啟惠
遭逢困境際遇之後,須想出一些應對方式或是更深層的思維,幫助自己跳躍現狀,讓自己能夠釋懷,然後繼續好好地生活。──楊玉欣
年輕朋友們要適當地注意西方的學術發展脈絡,努力建立我們自己的文史知識體系,找出我們自己的價值取向。──張廣達
有所求的人就會不自在,人要自在的話,先得讓自己生活得很簡單。──吳炫三
只要花點時間,有些事情你做熟了,讀書也會讀得很順,考試也會考得很順,關鍵在於你是否恰當地安排生活而已。──劉炯朗
只要你不遺忘,歷史就不會遺忘你,而我們就能從這裡獲得教訓。──黃榮村
火車開到你面前,你不上車,你想等下一班,或許就沒有下一班了。人的一生只有幾個機會,遇到這幾個機會一定要抓緊。──李昌鈺
我認為什麼人都可以寫小說,只要你有時間。有時間閱讀,這是第一,閱讀比寫作還重要;然後有時間勤寫。──王文興
跨界古今中外的劇藝傳奇
吳興國
跨越傳統戲曲、現代劇場、舞蹈、電影以及電視的全方位表演藝術家。創辦當代傳奇劇場,他的作品不僅在傳統戲曲的改革與傳承上,有著傑出的貢獻,國際之間對他的藝術成就更是推崇備至。英國《泰晤士報》評論:「吳興國讓我們想起英國著名演員勞倫斯.奧立佛」;日本《讀賣新聞》讚許他:「作品深厚有力, 演出的層次非常豐富,技巧高超」;對於他一人扮演十角的《李爾在此》,德國《明鏡報》更是以「偉大」盛讚之。他在艱困的藝術表演環境之下,一次次憑著熱忱
胸懷人文精神的管理者
蔡明介
從屏東的鄉下到臺北的大都市,從化工系到電機系,在累積了業界經驗後出國留學,再返臺創業。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看似順遂的生命旅程,實則遭逢不少崎嶇與挫折,就像一場永無止盡的拳擊賽,沒有休息的時刻,必須迎戰接連到來的競爭。他以理工人的角度,兼融經濟學與管理學的觀點,形塑出獨特的人生視角,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戰。
冶文言、白話與英文於一爐
余光中
年少時期因為戰亂,從南京大學轉到廈門大學, 再由廈門大學輾轉踏上椰林大道的年輕詩人,如今已然是鶴髮白眉享譽國際的文學家。余光中不僅右手能寫「詩」,左手能寫「散文」;「評論」和「翻譯」更是他寫作「四度空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就。有著「語言魔術師」美譽的余光中,對於中文西化的問題尤其敏感,十分堅持「……要體會母語跟外文、跟西方文字是如何不同,我們的寫作才會更像中文,而不讓外文的語法牽著鼻子走。」
建築藝術的三位一體
漢寶德
因緣際會踏上建築之路,漢寶德一路摸索,從猶豫懷疑到最後找到自己對建築的一套理念。雖曾想過放棄,但命運之神卻留住他。漢寶德認為建築是實用、是安全也是藝術。透過建築人特有的「橫向思考」,漢寶德看見這門「專業」又不完全是「專業」,因為唯有透過實踐與設計的過程才能找到建築真正的位置。
真知灼見的科學家
翁啟惠
好奇與熱忱,開啟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邁向學術研究殿堂之大門。以基礎研究為職志,積極參與科學法規的制定與推動,全心全意打造優良的學術環境,以培養傑出人才為第一要務。羈旅多年,毅然決然放棄優渥待遇,回國參與公共服務。對臺灣的未來深懷期許與希望,實為年輕學子之優良典範。
永不退縮的生命鬥士
楊玉欣
擔任臺灣弱勢病患權益促進會祕書長、罕見疾病基金會代言人,同時當選第八屆立法委員的楊玉欣,即使身患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導致全身肌肉逐漸萎縮、無力, 必須仰賴輪椅行動, 卻始終不向命運的困頓低頭,永遠秉持樂觀勇敢的態度,衝破每個驚險的人生關卡。為了讓世人正視罕見病友的處境,她貢獻一己之力,製作廣播節目《角落欣世界》,並且獲得廣播金鐘獎的肯定。
時代巨變中的淬礪
張廣達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了挫折, 應該磨練自己,學會抱持心地的寧靜,以在逆境中取得必要的人生教訓。人生正要起頭卻因時代逆轉而遭遇重挫的張廣達,長時間付出沉痛的代價,卻也因此而獲得深切的人生體悟。
飛往童年的班機
吳炫三
愛在風箏上塗鴉的鄉下少年,蛻變為國際知名藝術家,吳炫三從不做長程規畫,努力經營每一個「現在」,這是他強勁的生命力、豐沛創意的來源。飛往非洲大陸前,他想尋回童年的蝶影蛙鳴,縱使數度瀕臨死亡邊界,仍堅持探索最原始的藝術;而今譽滿四海,吳炫三還不打算停步,他要持續不斷地挑戰自我,直到全世界的人都認識他──來自臺灣的畫家。
穿越古今中外的夢
劉炯朗
人文與科技的完美結合,劉炯朗以電機領域為專業,卻能以「夢」為課題穿梭古今、貫連中西,提出「死生」之大哉問。「廣泛的興趣、深入的探索、敏銳的觸角、豐富的聯想、苛求的完美、謙卑的努力」,劉校長一生秉持這六項讀書態度治學,深信學無止息,只要有時間和活力, 永遠能進步、成長。
勇蹈火線的浪漫學者
黃榮村
胸懷求知的浪漫精神,亦能為捍衛公義激起一腔熱血,走過風起雲湧的學運歲月,投身人道工作的永續事業。為實踐理想,心理學家黃榮村屢次進出學界、政界,積累豐富的經歷,卻仍保有當年仰臥椰林大道,為思考宇宙原點夜不能寐的初心。從少年時的一場夢出發,黃榮村逐步探索人生的密碼、站上學術的浪尖、揭開生命的幕簾。
使不可能變成可能
李昌鈺
自認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使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李昌鈺,從警五十多年,堅守自我的理想,知道自己的界限,並從中發揮最大的能力。自幼失怙的他,一輩子感念母親的辛勞,信守對母親的承諾,一步一腳印地完成許多人認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解文學魔力以慢讀
王文興
王文興是知名的現代小說家,雖然作品不多,但篇篇都是現代文學史上重量級的作品。在這個講求速度的時代,他以「慢寫」聞名,一天只寫三十個字,小說《家變》寫了七年,《背海的人》更是長達二十三年字斟句酌的驚人之作;在人人盼望速讀的今日,他反其道而倡「慢讀」,並訂出「一小時一千字,一天不超過兩小時」的理想讀書速度, 認為慢讀才是閱讀的不二法門,唯有慢讀,才能讀出作者的精心安排,讀出文學作品字裡行間的「magic」。
匯集12位卓越追夢人的人生故事——
吳興國、蔡明介、余光中、漢寶德
翁啟惠、楊玉欣、張廣達、吳炫三
劉炯朗、黃榮村、李昌鈺、王文興
來自學術界、企業界、藝文界等領域的12個人生故事,
帶你領略成功人士非凡的智慧與閱歷,
因他們的視野遠遠高過一般人,
他們的見解的確能給我們很大的啟發,
樹立引領年輕人規劃個人未來發展之典範。
我從前一直很懊喪自己的成長,後來發覺自己竟然可以有這麼大幅度的跨越,突然之間我的悲劇變成了喜悅。──吳興國
資源永遠是有限的,你要專注於機會而非問題,也就是說要注意績效與貢獻, 而不只是在解決眼前的問題。──蔡明介
啟發我創作生命的,古典文學是主流,是上游;現代文學是下游;西方文學,是一個強大的支流。──余光中
絕不局限思考面向,善用橫向思考創造嶄新見地,終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漢寶德
從事任何事,唯有胸懷興趣與熱忱才能堅持不懈,才能得到成就與滿足。──翁啟惠
遭逢困境際遇之後,須想出一些應對方式或是更深層的思維,幫助自己跳躍現狀,讓自己能夠釋懷,然後繼續好好地生活。──楊玉欣
年輕朋友們要適當地注意西方的學術發展脈絡,努力建立我們自己的文史知識體系,找出我們自己的價值取向。──張廣達
有所求的人就會不自在,人要自在的話,先得讓自己生活得很簡單。──吳炫三
只要花點時間,有些事情你做熟了,讀書也會讀得很順,考試也會考得很順,關鍵在於你是否恰當地安排生活而已。──劉炯朗
只要你不遺忘,歷史就不會遺忘你,而我們就能從這裡獲得教訓。──黃榮村
火車開到你面前,你不上車,你想等下一班,或許就沒有下一班了。人的一生只有幾個機會,遇到這幾個機會一定要抓緊。──李昌鈺
我認為什麼人都可以寫小說,只要你有時間。有時間閱讀,這是第一,閱讀比寫作還重要;然後有時間勤寫。──王文興
跨界古今中外的劇藝傳奇
吳興國
跨越傳統戲曲、現代劇場、舞蹈、電影以及電視的全方位表演藝術家。創辦當代傳奇劇場,他的作品不僅在傳統戲曲的改革與傳承上,有著傑出的貢獻,國際之間對他的藝術成就更是推崇備至。英國《泰晤士報》評論:「吳興國讓我們想起英國著名演員勞倫斯.奧立佛」;日本《讀賣新聞》讚許他:「作品深厚有力, 演出的層次非常豐富,技巧高超」;對於他一人扮演十角的《李爾在此》,德國《明鏡報》更是以「偉大」盛讚之。他在艱困的藝術表演環境之下,一次次憑著熱忱
胸懷人文精神的管理者
蔡明介
從屏東的鄉下到臺北的大都市,從化工系到電機系,在累積了業界經驗後出國留學,再返臺創業。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看似順遂的生命旅程,實則遭逢不少崎嶇與挫折,就像一場永無止盡的拳擊賽,沒有休息的時刻,必須迎戰接連到來的競爭。他以理工人的角度,兼融經濟學與管理學的觀點,形塑出獨特的人生視角,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戰。
冶文言、白話與英文於一爐
余光中
年少時期因為戰亂,從南京大學轉到廈門大學, 再由廈門大學輾轉踏上椰林大道的年輕詩人,如今已然是鶴髮白眉享譽國際的文學家。余光中不僅右手能寫「詩」,左手能寫「散文」;「評論」和「翻譯」更是他寫作「四度空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就。有著「語言魔術師」美譽的余光中,對於中文西化的問題尤其敏感,十分堅持「……要體會母語跟外文、跟西方文字是如何不同,我們的寫作才會更像中文,而不讓外文的語法牽著鼻子走。」
建築藝術的三位一體
漢寶德
因緣際會踏上建築之路,漢寶德一路摸索,從猶豫懷疑到最後找到自己對建築的一套理念。雖曾想過放棄,但命運之神卻留住他。漢寶德認為建築是實用、是安全也是藝術。透過建築人特有的「橫向思考」,漢寶德看見這門「專業」又不完全是「專業」,因為唯有透過實踐與設計的過程才能找到建築真正的位置。
真知灼見的科學家
翁啟惠
好奇與熱忱,開啟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邁向學術研究殿堂之大門。以基礎研究為職志,積極參與科學法規的制定與推動,全心全意打造優良的學術環境,以培養傑出人才為第一要務。羈旅多年,毅然決然放棄優渥待遇,回國參與公共服務。對臺灣的未來深懷期許與希望,實為年輕學子之優良典範。
永不退縮的生命鬥士
楊玉欣
擔任臺灣弱勢病患權益促進會祕書長、罕見疾病基金會代言人,同時當選第八屆立法委員的楊玉欣,即使身患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導致全身肌肉逐漸萎縮、無力, 必須仰賴輪椅行動, 卻始終不向命運的困頓低頭,永遠秉持樂觀勇敢的態度,衝破每個驚險的人生關卡。為了讓世人正視罕見病友的處境,她貢獻一己之力,製作廣播節目《角落欣世界》,並且獲得廣播金鐘獎的肯定。
時代巨變中的淬礪
張廣達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了挫折, 應該磨練自己,學會抱持心地的寧靜,以在逆境中取得必要的人生教訓。人生正要起頭卻因時代逆轉而遭遇重挫的張廣達,長時間付出沉痛的代價,卻也因此而獲得深切的人生體悟。
飛往童年的班機
吳炫三
愛在風箏上塗鴉的鄉下少年,蛻變為國際知名藝術家,吳炫三從不做長程規畫,努力經營每一個「現在」,這是他強勁的生命力、豐沛創意的來源。飛往非洲大陸前,他想尋回童年的蝶影蛙鳴,縱使數度瀕臨死亡邊界,仍堅持探索最原始的藝術;而今譽滿四海,吳炫三還不打算停步,他要持續不斷地挑戰自我,直到全世界的人都認識他──來自臺灣的畫家。
穿越古今中外的夢
劉炯朗
人文與科技的完美結合,劉炯朗以電機領域為專業,卻能以「夢」為課題穿梭古今、貫連中西,提出「死生」之大哉問。「廣泛的興趣、深入的探索、敏銳的觸角、豐富的聯想、苛求的完美、謙卑的努力」,劉校長一生秉持這六項讀書態度治學,深信學無止息,只要有時間和活力, 永遠能進步、成長。
勇蹈火線的浪漫學者
黃榮村
胸懷求知的浪漫精神,亦能為捍衛公義激起一腔熱血,走過風起雲湧的學運歲月,投身人道工作的永續事業。為實踐理想,心理學家黃榮村屢次進出學界、政界,積累豐富的經歷,卻仍保有當年仰臥椰林大道,為思考宇宙原點夜不能寐的初心。從少年時的一場夢出發,黃榮村逐步探索人生的密碼、站上學術的浪尖、揭開生命的幕簾。
使不可能變成可能
李昌鈺
自認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使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李昌鈺,從警五十多年,堅守自我的理想,知道自己的界限,並從中發揮最大的能力。自幼失怙的他,一輩子感念母親的辛勞,信守對母親的承諾,一步一腳印地完成許多人認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解文學魔力以慢讀
王文興
王文興是知名的現代小說家,雖然作品不多,但篇篇都是現代文學史上重量級的作品。在這個講求速度的時代,他以「慢寫」聞名,一天只寫三十個字,小說《家變》寫了七年,《背海的人》更是長達二十三年字斟句酌的驚人之作;在人人盼望速讀的今日,他反其道而倡「慢讀」,並訂出「一小時一千字,一天不超過兩小時」的理想讀書速度, 認為慢讀才是閱讀的不二法門,唯有慢讀,才能讀出作者的精心安排,讀出文學作品字裡行間的「ma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