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蕃地」到「山地」,原住民族社會如何被國家機器收編為「地方」?
戰前日本政權的「蕃地」統治和戰後國民黨政權的「山地」行政,是為推動地方化而設的過渡性體制;兩者均以「國民形塑」為基礎,將原住民族居住區域收編及整合至一元式統治、行政體系底層為目標,而設計各種制度實施政策。但過程中卻把政治上的不平等關係帶進原住民族居住區域裡,並剝奪原住民族文化自律性生產的安定性,使其深陷低劣處境。
本書透過分析「蕃地」統治與「山地」行政,這兩項看似斷裂、無關,卻又具承繼性、共通性的政策,探討其在原住民族居住區域所建構的統治、行政體制及政策施行內容;同時釐清及佐證由現代國家主導之下,臺灣原住民族社會「地方化」與「單純化」這複合危機的開展情況和結果。
戰前日本政權的「蕃地」統治和戰後國民黨政權的「山地」行政,是為推動地方化而設的過渡性體制;兩者均以「國民形塑」為基礎,將原住民族居住區域收編及整合至一元式統治、行政體系底層為目標,而設計各種制度實施政策。但過程中卻把政治上的不平等關係帶進原住民族居住區域裡,並剝奪原住民族文化自律性生產的安定性,使其深陷低劣處境。
本書透過分析「蕃地」統治與「山地」行政,這兩項看似斷裂、無關,卻又具承繼性、共通性的政策,探討其在原住民族居住區域所建構的統治、行政體制及政策施行內容;同時釐清及佐證由現代國家主導之下,臺灣原住民族社會「地方化」與「單純化」這複合危機的開展情況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