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二年五月某個燦爛的下午,英年早逝的「美國夢」終於入土為安,與此同時,盛開的蘋果樹宣告了春天的來臨…… 本書的故事講的是美國一群默默無名的失敗者:那些在一個膜拜成功的國家裡失敗的人們。時空背景是十九世紀,當時資本主義抬頭,企業家精神成了美國的重要典範。這是屬於白手起家成功者與天命昭彰(manifest destiny,註二)觀念的年代。如今我們所認識的這個國家,在傑佛遜總統與羅斯福總統上任期間﹝也就是一八○一年至一九○一年期間﹞大舉擴張,這個世紀開始於也結束於這兩位白宮的帝國打造者,也是個人主義與進步的代表人物手中。工業革命加速了經濟成長;南北戰爭重新塑造了自由與政治進步;大眾媒體的興起刺激了蓬勃文化;邊界拓展與帝國侵略鞏固了國土的擴張。二十一世紀的一般大眾所了解的十九世紀美國,大多跳不出這些範疇。 至於「其他」的十九世紀歷史,諸如一八一九年至一八九三年間的金融恐慌,一般大眾所記得的是少之又少。空前的蓬勃發展同時也帶來了空前的動盪不安,兩者都刺激了經濟決定身分與以自由為基礎的新想法。某位經商失敗的商人於一八六六年苦苦哀求國會通過聯邦破產法,他寫道:「我現年五十四歲,難道在放棄了三十年來經商的一切所得之後,我還不能合法地獲得釋放、重新抬頭挺胸的走路,重新感受為人的一點尊嚴?」至於那些無所適從或灰心喪志者的妻子也承受了沉重的負擔。一位賓州的婦人在一八九二年透露:「我先生現年六十四歲……已經沒有辦法重新站起來、好好照顧自己,我四十二歲,所有的擔子都落到我肩上,我接手他的生意朝西岸發展,多多少少掙點錢。」就在許多家庭努力和司法官與拍賣者保持距離的同時,立法者、改造者與資本主義者則在討論如何處理債款、信貸、通貨與破產等企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商人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因為他們在金錢與人性尊嚴上的損失改變了法律、商業與文化上對失敗的定義:「失敗」原本只是意指破產所導致的金錢損失,如今指的是生活毫無建樹所導致的機會損失。這種原本泛指經濟困境,後來變成貶謫個人價值的轉變,擴大了「失敗」定義的範疇。女性、工人與非裔美人都驚覺到,破產不再是屬於白種商人的專利。二十世紀初期,流行雜誌上刊載了許多熱門的「真誠告白:與成功失之交臂的男女心聲」。《柯夢波丹》雜誌(The Cosmopolitan)將「害怕失敗」視之為「許多青年男女」的毒蛇猛獸。函授學校對那些想要想要逃避「沉悶生活」的勞工大肆撻伐。布克‧華盛頓(Booker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