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社會學
用「傳播社會學」解剖媒體
1980年,我出版第一本論集「執筆的手」。這是我從事媒體工作時,參與媒體運作的心得。當時,我沈醉在媒體的龐鉅力量,亢奮不已;同時,也因覺察到媒體工作者的重責大任,惶恐不安。1987年,我出版第二本論集「國王的新衣——不存在的新聞」。這是我從事新聞教育工作時,接觸媒體問題的心得。當時,我因發現到媒體世界的虛幻現象,眼界大開;同時,也因體認到政治力主導媒體的異化現象,悚然心悸。
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在解除戒嚴和解除「報禁」的衝擊下,台灣的大眾媒體結構丕變。我意識到,唯有透過結構層面的觀察,纔有可能掌握到媒體的發展趨勢。因此,我採取「傳播社會學」的角度,嘗試著去觀察這場台灣大眾媒體結構的劇烈變遷。
「解剖媒體」這本書,是我解剖開台灣大眾媒體結構後,所繪製出來的媒體環境、制度、功能、規範和市場的脈動軌跡。
在此書即將出版前,我重新校閱搜集在書中近百篇文章,心中百感交集。我發現,近兩年多來,我觀察、分析和推論台灣媒體的發展趨勢,正逐漸地顯現在眼前。我為自己觀察媒體的能力,感到自豪;然而,也因我無力避免解除「報禁」後的「脫序」弊端,感到難過。
可是,面對著解除「報禁」後,更寬廣的新聞自由空間,卻是令人欣慰的事實。因此,雖然解除「報禁」所帶來的「陣痛」,仍未結束,我依然樂觀地認為,台灣將會有更健全的大眾媒體結構。同時,我也相信:解除廣播電視「台禁」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寫於台北市.士毅軒
1989年10月廿日
作者簡介
楊志弘
1953年生於台北市。現任銘傳大眾傳播科主任、「銘報」社長、大眾傳播教育協會理事,中國新聞學會顧問等職。曾任中國時報專欄組記者、海外版周刊主編、時報雜誌執行副總編輯和國內數家報刊的顧問及專欄作家,並任教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社會學系和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等。
主要著作有:《傳播模式》(正中)、《國王的新衣──不存在的新聞》(久大)、《執筆的手》(嵩山)和其他專論文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