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的預防
在劉邦友、彭婉如與白曉燕三大命案發生之後,台灣的民眾充滿了憤怒與擔憂,《中國時報》今年 4 月 20 日對台灣地區的 839 位民眾的電話查訪顯示:有約占八成二的受調查對象擔心小孩會被綁架;而有約38.6%的受調查民眾對政府改善國內的治安沒有信心。民國 75 年我國的暴力犯罪案件總數僅有 6303件,但是民國 84 年我國的暴力犯罪案件總數卻已攀高到 16489件了。上升的犯罪狀況,使得國人在望治心切之際,普遍認為唯有以嚴刑峻罰的方式,嚴厲對付所有的犯罪才能有效地截止犯罪上揚的惡風!不過,「嚴刊峻罰」果是防治犯罪最好的方法?吉力
吉力根博士在本書中以自己遠親的案例為開場白,接續著幾個在美國犯罪學史上駭人聽聞的個案,說明了暴力的產生有促發的近因,更有其潛伏的重要遠因,家庭與幼年生活則是暴力犯罪的最根本源頭,也因此罪預防的重點,應該是在個體小的時候,即需從事;而犯罪防治的重點應該是在個體成長的「家庭」,而非到了犯罪者已經蹈犯法網之後,待其為機構所監禁之時,才以強化少年矯治的各種措施或方案進行處理。
作者簡介
詹姆斯.吉力根(James Gilligan)
曾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現任哈佛大學醫學院暴力研究中心主任,他曾在專門收容精神病罪犯的布利吉華特州立醫院(the Bridgewater State Hospital)擔任主任一職。吉力根亦曾指導麻塞諸塞州監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多年。現居麻州劍橋。
譯者簡介
李芬芳
1968年生,現任媒體編譯,譯作有《時間皺紋》、《戰之罪》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