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教你認出身邊隱藏的危險人物:生活中那些一點一點折磨你的人,以及惡意的陌生人,你事前都能防範自保 | 拾書所

FBI教你認出身邊隱藏的危險人物:生活中那些一點一點折磨你的人,以及惡意的陌生人,你事前都能防範自保

$ 261 元 原價 330
捷運、校園、街上,隨機傷人的案件一再發生,真的無法預防?
30年資歷的FBI資深探員納瓦羅,這次要教我們:
如何事前看出這些會暴起發難的危險人物。
 
更重要的是,納瓦羅還要告訴你:
其實「一起生活的人」才是最大的施虐者!
控制狂、家暴、霸凌、威脅自殘、啃老族、愛糟蹋人的人、甚至
一再對你情緒勒索的父母、太「敢愛敢恨」的戀人……
只要你懂得如何辨認,其實都能事先防範,免於受害。
 
繼《FBI教你讀心術》、《FBI教你辦公室讀心術》、《FBI這樣學套話》
系列中文版暢銷超過五十萬冊之後,專攻犯罪側寫與非語言溝通,
擁有30年資歷的FBI資深探員納瓦羅,要以多年辦案的親身經驗告訴你:
 
壞人的意圖不會寫在臉上,而且只有百分之一的罪犯會被繩之以法……
當法律和執法者來不及保護你時,以下這四種最常見的危險人格
你該如何辨認?做些甚麼?才能確保生命與財產的安全。
 
◎自戀者,一點一點折磨你,偏偏法律難以約束:
控制狂、霸凌者、糟蹋人、詐欺犯、宗教領袖
這種人常說:「這些年要不是我,你怎麼可能——」,靠貶低別人獲得優越感。
這種父母把孩子當自我延伸,期望看到最完美結果,並堅稱一切都是為你好。
這類領導者,像是邪教領袖,常以宗教為幌子,要求信徒無條件交托性命。
 
◎敢愛敢恨?其實是情緒炸彈:
瞬間變臉、耍賴、威脅自殘、打我卻說愛我
這種人會公然測試你的忠誠度:「你支持我還是支持她?你站在誰那邊?」
擅長耍賴,讓「不行」變「好吧」,自殺或自殘不過只是威脅手段。
情緒來了,就會亂砸毀壞物品、打人或嚴厲懲罰孩子,完全無法控制。
 
◎認為誰都不可信的偏執人格:
你的看法他都貶抑、對每一份工作都不滿、日常行蹤總是搞神祕
因為不相信任何人,這種人會要求家人棄絕所有社交活動。
易怒、愛比較,只要同事在說悄悄話,他們會以為是在說自己的壞話。
萬一成為領導者或官員,他們的恐懼與憎恨常常促成大屠殺。
 
◎持續犯案,毫無悔意的獵食者:
黑心商人、慣犯、啃老族、吃軟飯、騙錢的親友
這種人精於哄騙、誘惑和道歉,把別人耍得團團轉。
只要能滿足欲望,不擇手段,完全不管別人會遭殃。
要求家人做保,或進行一些看不出前景的投資,卻毫不在乎家人下場。
面對以上這四種危險人物,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
 
◎每天可以做的準備:
多利用本書內附的危險人格查核表、關鍵字表,提醒自己該觀察什麼。
相信直覺:這人給你什麼感覺?討喜不等於善良,差多了。
注意時間和地點,每天下午四點到凌晨兩點,是暴力事件最容易發生的時段。
 
◎危險人物就在身邊,該如何應付?
保持距離,就算對方是家人也一樣
向親朋好友示警,請求專業人士幫忙,別不好意思。
擬定脫身計畫,並且存錢應急,不動聲色準備脫身。
如果無法立馬閃人,將被害行為歸類建檔,存證有備無患。
 
FBI資深探員納瓦羅給大家的忠言:
「你沒有義務承受折磨,也不必任由他人(包括家人)傷害 ── 永遠都別這麼做。」
 
關於本書
 
利用這些線索,幫你辨認危險人物
 
1975年6月27日,一位15歲的少女失蹤了。案發地點是原本十分安全的校園,位於美國猶他州普若佛市的楊百翰大學,女孩名叫蘇珊・「蘇」・寇蒂斯,她去楊百翰參加青年研討會。當時我是普若佛市警局的菜鳥警員。
 
這樁失蹤案的初步調查階段由我經手處理,警方訊問了蘇的朋友與家人,得知她回宿舍清潔她的新牙套,但搜索她住處後發現,她的牙刷沒用過。蘇珊根本沒能回到房裡。
 
警方還查到蘇珊做了哪些事(當天的午餐券用掉了),但能重建案發經過的線索十分有限——那個年代的校園不像現在隨處配置監視攝影機,也不是人人都有手機能隨時保持聯絡。
 
警方還訊問了蘇珊的家人,他們承受無比巨大的悲痛與絕望,我至今仍清楚記得,受害家屬受到的衝擊可謂撕心裂肺,至深至痛。
 
蘇珊的遺體始終沒被找到,而所有線索與合理推斷最終都查不出頭緒。這件失蹤疑雲一直在我心纏繞不去,因為那晚輪值的是我,巡邏校園的是我,我自覺有部分責任。我一直保留一份失蹤案的報告,裡面有蘇珊的照片。接下來幾年,我在人群裡總不時搜索,想要找出哪張臉神似蘇珊,即便只有一點相似。我留著那個檔案也是為了提醒自己這次失手,沒能保護無辜者免於受害。
 
多年以後,我進入聯邦調查局當探員,某天我接到一通來自猶他州鹽湖城市調處探員的電話。「你該知道一下。我們一直沒找到蘇・寇蒂斯,但我們查出是誰抓走她了。」他接著告訴我,那晚有個英俊的年輕男子,開著一輛福斯汽車在校園閑晃,物色目標。那男子最終認了綁架並殺害蘇珊的案子。他就是西奧多・「泰德」・邦迪,這傢伙後來自承前後殺害了三十五位年輕女子,犯案地點遍及美國四州。
 
即便現在,想起那杏眼長髮的女孩,對我來說依舊艱難,我曾經每天審視她的照片⋯⋯讀了她的日記⋯⋯嗅聞她的衣物,只為了建構她可能去過哪裡⋯⋯撫觸她的鞋子,感覺上面的濕氣與泥跡,只為了盡可能發現線索指出她的去向。或許,那晚在校園我根本就看到兇手駕車經過,他的車子沒貼上楊百翰大學教職員或學生的辨識貼紙,我應該會多看兩眼。但那天有很多沒貼辨識的外來車輛,因為校園裡有太多訪客。那就像許多尋常的一天,警方沒接到任何檢舉或報案,只是這天校園裡居然來了個危險人物:一個物色獵物的連環殺人魔,而且他之後還繼續犯下更多案子。
 
楊百翰大學的校園治安在美國是數一數二的安全,但卻發生了這起綁架命案。這到底是怎麼發生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會幹下這種事?居然有人會如此殘害無辜的人,也同時重創了被害者家屬,這層體會委實讓人毛骨悚然。這世界上確實存在這種危險分子,正因如此,我們永遠不可能安穩過活,二十二歲那年擔任制服警察的我,切身體認了這點,而那晚年方十五的蘇珊,孤身面對殺手肆虐,終至喪命,她到底遭遇了什麼,想到這裡我就不寒而慄。
 
是這個案件,促使我在多年後進入聯邦調查局坦帕分部擔任刑事探員,後來又加入聯邦調查局最菁英的國家安全分部行為分析計畫。我認為,犯罪與偏差行為必須詳加研究,因此我在調查局的絕大多數業務都是圍繞著這個目標。蘇珊・寇蒂斯在我值勤時失去下落,她的調查報告上有我的證詞與簽名,那樁悲劇事件激起我追尋真相的熱情,而真相來自最清楚案發經過的嫌犯,以及被害人。
 
四十多年來我從他們身上學到,有某幾種偏差人格會對他人施加無情傷害,累次發生的案件中,他們犯罪、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