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成常態,高溫地球預約下一波大衰退?
經濟學人簡明速寫:不可逆的氣候衝擊,每個人至少要知道的事!
.《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 馬丁.沃夫評選「年度最佳經濟類選書」
.2016年 獨立出版人「最可能拯救地球的年度傑出圖書獎」
.入圍《金融時報》與麥肯錫最佳財經書年度書單
證據不容懷疑:關於氣候,我們已知道的很糟,我們還不知道的更糟
全球氣溫仍在上升,春天提前到來,冰層持續融化,海平面正在上升,降雨和乾旱的模式在改變,熱浪越來越嚴重,降雨量越來越極端,海洋正在酸化。
上一次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00ppm時,海平面上升了20公尺。達到700ppm的地球,會是今天完全想像不到的世界。然而,我們目前正走在這條軌跡上。
全球的政府、企業,與高碳排既得利益居民,不能再對這個過熱地球不負責任。
氣候問題拖延得越久,發生極端事件的可能性就越大。城市可能會淹沒,流氓國家可能會把顆粒注入地球大氣層中,試圖透過地球工程讓地球降溫;尤其要針對那些可能比其他一切更加急迫的未知極端風險,來檢視究竟是怎樣的經濟力量,既讓合理的氣候政策難以制定,又使地球工程這類偏激的未來解決方案更加可能實現?
本書將從廣大讀者以往無法接觸到的資料中取材並擴充,以生動、清晰的措詞探討地球暖化之後的可能影響。
◎完整剖析:「算不出來」的熱地球經濟大麻煩,與最終「難以想像」的無限大成本!
◎直指核心:「碳定價」、「碳交易」與「減排標準」已經刻不容緩,世界人類應該用更直接政策降低氣候可能風險!
如果你出重大車禍的機會是10%,你應該會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如果你遭受慘痛財務損失的機會是10%,你應該會重新評估自己的資產。
那如果我們知道地球的溫度越升越高,可能有10%的機率終將走向我們無法想像的災難,為什麼現在不為氣候變遷多做些努力?
我們會為自己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測之禍提供保障──為什麼沒想到地球正面臨的大麻煩呢?
事實上,我們大部分人只感受到近年的氣候極端,但對於「碳排放引發氣候變暖」的程度缺乏明確認知。
正如《金融時報》評論本書時指出:「儘管聯合國幾十年來一直舉行氣候談判,人們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為可再生能源提供補貼,偶爾還會嘗試碳定價,但造成氣候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仍在繼續上升。這些努力的失敗突顯出如下事實:正如兩位作者指出的那樣,氣候變化問題最終是『搭便車』問題。當人們自己承擔成本、好處卻是全世界共享的時候,他們就很難限制自身造成的污染。」
本書並將強調一個被廣泛誤解的氣候變化問題:如果把地球的大氣層比喻為一個「浴缸」,那麼──僅僅穩定年度排放量還不夠。要降低大氣層「碳濃度」,碳排放量必須被大幅削減至接近零排放的程度。
至2013年為止,全球碳濃度已經升至400ppm,遠高於工業時代前280ppm的水平。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翻倍,全球氣溫可能會上升多少?本書兩位作者仔細分析了最新的科學發現,他們的結論是,現在氣溫升幅大約有10%的機率最終會超過6度,而氣溫上升6度就會引發巨大災難。
另一方面,新興的「地球工程」的成本非常低廉,甚至未來單一國家就能實施以下這類方案:
模擬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Pinatubo)火山的噴發。那次火山噴發向平流層噴射了大量二氧化硫,製造了一個巨大的遮陽罩,使全球氣溫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大約降低了0.5度。
這種地球工程的成本的確可能比減排低,而副作用的影響卻是巨大的──本書作者認為,地球工程徹底顛覆了經濟學上對氣候變化的標準看法,從「搭便車」問題變成了「隨便開」(意指區域國家因為這類工程的成本便宜,因此任意施做,而不顧氣候問題的全球性)問題。
至於已被提倡多年的「碳減排」與「碳價」的實施障礙是:多年來,人們已對經濟方面的正確對策瞭如指掌,他們主張停止在全球徵收每噸約15美元的碳稅(那樣是在補貼化石燃料),碳價至少應提高至每噸40美元以上,同時更要開始探尋更具政策意義的全球可能解決方案,比如制定燃油經濟標準。與地球工程相比,這樣的舉措其實安全合理得多。
最後,本書也提出警告,關於氣候變遷問題的關鍵知識在於:
現在我們知道的一切,大多在告訴我們氣候變遷很嚴重,而我們不知道的一切,多半在告訴我們情況可能比所想的糟糕得多。
氣候衝擊的影響應該要提升至「全球級」的議題層次,必然是人類未來最重要的「風險工程」。
至於──我們個人可以做哪些事?
首先是,別再相信那種「列舉十件事,並說你做了就能終止全球暖化」的清單,徹底了解我們正面對的未知氣候風險與基本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