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世界:中篇 | 拾書所

經濟學的世界:中篇

$ 425 元 原價 500
體會經濟世界的魅力  (一)責任與挑戰  在經濟進步中的社會,不允許有經濟文盲的普遍存在。我們嘗試突破傳統教室的限制,把經濟的知識,透過可讀性的文字,傳播到社會各階層。 在社會科學的領域中,經濟學一向被認為是一門艱深的學科。因此,如何能使讀者在未接觸前,不望而生畏;接觸之後,不再拒它於千里之外,就變成了我們從事經濟教學的人的責任與挑戰。  經濟知識不應當只屬於少數的學者;在今天的社會中,它應當屬於社會大眾。  經濟學有它深奧的理論面——融合數學、統計、電腦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但也有它平易的實用面,結合基本的經濟知識與現實的經濟問題。因此,當諾貝爾獎得主薩孟遜與傅利曼二位教授發表學術性論文時,就只有經濟學者懂得如何參與討論。但是當他們為《紐約時報》或《新聞週刊》撰寫評述性文章時,則人人都可以變成他們的讀者。  (二)提供線索、架構及勇氣  在今天的西方社會中,大家都歡喜戲謔經濟學家。戲謔之一是:「經濟學家最大的本領是能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變得複雜。」我們寫這本書的態度是:希望把複雜的經濟觀念予以清晰的敘述;同時把它與現實問題結合在一起,陳示出它實用的價值。  這本書是專門為社會廣大的讀者而寫的。經濟性的專著——尤其是西方世界的英文著作——在台灣並不缺乏。但是以一般讀者為對象,又以經濟觀念與現實問題為討論核心,再以中文撰述的,在坊間似乎還可增多。  在我們的想像中,本書的讀者沒有性別、年齡、職業、所得,甚至教育程度的限制。因此,他們可能是新聞工作者、工商界人士、公務員、大學生、家庭主婦、退休人員,他(她)們無所不在。  他們的共同願望是拒絕做一個經濟文盲;他們共同的決心是好學、好奇、甚至好勝。他們想了解周圍的經濟新聞、社會上的經濟現象、國內外的經濟問題。  這本書既不是袖珍百科全書,更不是治療經濟病症的萬靈丹。它只對經濟世界中的經濟現象提供一些答案的線索、一些思考的架構,以及一些研讀經濟的勇氣。  (三)體會經濟學理的魅力  本書中所提出的學理,有些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如市場經濟或自由貿易;有些則是近年的產物,如生活素質或供給學派。我不是這些觀念的原始貢獻者,只是這些觀念的傳播者。因為是傳播者,就希望本書具有可讀性,也奢望它有些啟發性。  書中的一些圖解、表格、實例、引證等散見於常用的英文經濟學教本中,因此就省略了詳細的附注。讀者如果沒有耐心細讀一些圖解,省略它們不會有太大的損失,但必須要耐心細讀文字的說明。   書中有些例子是國外的,人物是國外的,故事是國外的,大部分的觀念也是國外的,但引證這些經過選擇的國外的例子、人物、故事及觀念,都只有一個目的:希望它們有助於我國經濟效率的增加、經濟決策錯誤的減少、進步觀念的提升以及經濟知識的傳播。  這本書所討論的主題無法使讀者變成一個經濟學家,但可以協助讀者征服對經濟學理內心的恐懼,逐漸體會到它理論的周延與實用的魅力。  (四)《經濟學的世界》的修訂過程  十二年前,《經濟學的世界》出版後,沒有想到立刻就擁有了廣大的讀者群——大專同學、工商界人士、公務員、意見領袖及決策者。這樣廣泛的讀者?所帶來的壓力遠勝過帶來的喜悅。我時時刻刻感覺到:它的題材還應當更擴大、章節與專欄等的選擇還應當更實用、圖表還應當更生動。  因此在一九八七年就做了第一次重大的修改:由原來的二十章增為二十八章,原來的三十萬字增為四十五萬字,也使原來的篇幅由三百六十頁增至六百三十頁。 修訂後的書特別受到大專院校老師們的推薦及採用。要我再修訂的壓力,立刻隨之而來。當《經濟學的世界》被選用為教科書時,老師與同學都認為對個體理論與總體理論的介紹不足。我當然是最同意他們看法的人。原先這本書沒有想把它當成教科書,因此,書的寫法是觀念、問題與政策導向的,而不是學理導向。  持續不斷的建議,迫使我再下一次決心,再做一次重大的修訂。一九九○年的秋天終於完成了這項「工程」──接受了很多讀者的建議,把原書分成上下二篇。上篇仍以經濟觀念與經濟問題為全書核心,共二十五章。除了原有的二十一章外,增添了與經濟發展與國家命運關係密切的四章。  《經濟學的世界》的下篇分成十六章,分別介紹個體與總體的基本理論。除了原有的六章外,新增的十章討論到總合需要與總合供給、總合供給與充分就業、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需求理論、需要、所得、供給等彈性以及壟斷。讀者從下篇中,可以獲得經濟理論的入門知識。 在過去六年中,讀者所讀到的就是《經濟學的世界》的上下篇。經過了六年的時間,自然又有修訂的壓力。我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邀請到林祖嘉博士來與我一起做了一次最大規模的修訂。  (五)林祖嘉教授的參與  林教授是一位優秀而年輕的學者,曾經擔任過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這一年他正在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擔任訪問學者。他在政大除了發表學術論文及在研究所授課外,也一直主講經濟學入門的課。 在過去幾年中,我們曾一起研究過兩岸經貿情勢與我國的高級人力利用。所出版的二本書《台灣突破——兩岸經貿追蹤》(高希均、李誠、林祖嘉合著,一九九二年天下文化公司出版)與《台灣經驗——投資大陸的現場報導》(高希均、林祖嘉、林文玲、許彩雪合著,一九九五年天下文化出版)曾分別獲得社會科學類圖書金鼎獎與英國《金融時報》舉辦之全球第一屆亞洲地區企管書籍的優良獎。 經過慎重考慮,我們決定把六年前寫的《經濟學的世界》上下篇再進一步分成三篇:  (1)上篇:經濟觀念與現實問題  (2)中篇:個體經濟理論導引  (3)下篇:總體經濟理論導引  這樣重大的修訂只有一個目的:希望可以增加本書的智識性、實用性與可讀性。  (六)《經濟學的世界:下篇》——總體經濟理論導引  《經濟學的世界:下篇》主要在介紹總體經濟理論的部分。全冊共分成十五章,茲將各章內容扼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在說明何謂總體經濟,以及說明總體經濟中的主要變數有哪些,其中包括所得、物價、就業、貨幣、利率等等。第二章則在仔細說明總體經濟中最主要的變數,即國民所得,該如何定義,以及以國民所得代表經濟福利水準的主要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