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華爾街:股市的終生理財之道 | 拾書所

漫步華爾街:股市的終生理財之道

$ 460 元 原價 460
點石成金  過去二十年中,我們已經習慣了科技快速變化的步伐:舉凡行動電話、有線電視、鐳射唱片、微波爐、膝上型電腦、資訊高速公路,還有醫學上從器官移植、鐳射手術,到以不動手術方式治療腎結石和動脈拴塞等種種進步,都對我們的生活影響重大。同一期間,金融方面的創新也同樣快速。  一九七三年本書問市時,市面上還沒有貨幣市場基金、可轉讓提款帳戶(NOW accounts)、自動櫃員機、指數共同基金、免稅基金、新興市場基金、浮動利率票券、零息債券、史坦普指數期貨及選擇權(Standard & Poor index futures and options),也沒有組合保險、程式交易等新交易技術,更別說是其他投資環境的變動了。這本新版本因而增加了許多新內容,以解釋金融創新,並告訴身為消費者的讀者應當如何從中獲益。 在本書中我仔細審視了前面幾版的基本論調-由於股市極有效率,即使蒙著眼對《華爾街日報》擲鏢的猩猩,也能選出與專家管理組合表現一樣好的投資組合。而從過去四分之一世紀的事實顯示,三分之二以上專業基金經理的績效,已經不及無人管理的史坦普五百種股價指數。然而,學者專家於一九八○及九○年代完成的一些研究,卻使得這項理論的正確性重新受到質疑。  一九八七年十月的股市崩盤更進一步考驗著市場效率理論。本版中,我便討論近年的爭議,並重新檢視「擊敗市場」的主張是否真的可行。我的結論是,雖然「效率市場已死」的理論言過其實,但似乎仍有某些選股技巧可以險中求勝,提高投資人的勝算。 本書基本上仍是值得個人投資者一讀的投資指南。並由於我同時曾輔導過許多個人及家庭進行財務規畫,因此我愈來愈明白,個人承擔風險的能力常常取決於年齡和賺取投資收益之外的賺錢能力。大多數的投資風險會跟著持有期間的延長而降低,因此最佳的投資策略必然與年齡相關。新加入的第十四章「終身投資指南」就對所有年齡層的投資人都非常有幫助-單單這一章就值回和個人投資理財顧問面談的高昂費用。 一九九○年代中期,衍生性金融商品(如期貨及選擇權)是證券業裡變化最劇烈、成長最快的一行,也要為寶鹼公司(Procter and Gamble)、霸菱銀行(Barings PLC),以及加州橘郡(Orange Country, California)等績優機構的巨額損失負責。新加入的第十一章,就將以平淺的用語探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神秘世界。更重要的是,本章同時也教導投資人如何在少數情況中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達到理財目的,規避潛在的巨大風險。 末了,我必須指出本書的所有資料已全部修訂更新。我檢視了一九八0年代中期的股票及債券市場,提出一套可以讓投資人成功度過一九九0年代的投資策略,順利步入二十一世紀。 我要再次向前幾次增訂版中提過的每一位人士致謝。此外,我也特別要提到對第六版有特殊貢獻的人士,包括我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同學李維克(James Litvack)、瓊斯(Charles Jones),以及法蘭克(Robert A. Frank)、克拉克(Al Clarke)、宋(Shang Song)、彼得士(Donald J. Peters)、史德菲(James Stoeffel)、馬西阿斯(Edward J. Mathias)、柯恩(Abby Joseph Cohen)、瑞培(James Riepe)、易卜生(Roger Ibbotson)及貝克(Howard Baker)。我還要特別感謝先鋒投資公司(Vanguard Group of Investment Companies)的諾瑞斯(James Norris)、索特(George S 我的妻子南茜(Nancy Weiss Malkiel)對前兩次的修訂完成,當屬厥功至偉。她除了給予我最深的鼓勵和支持之外,還詳讀各種草稿、提供無數建議,大大的改進了本書的文字品質。她甚至改正了前四版中逃過我和校對及編輯法眼的錯誤。最重要的是,她是我生命中無限的喜樂,沒人比她更值得我題獻此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