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分析的重要性,實在不能忽略或大意。本書以投資的「基本功夫」拉開序幕,就是這個道理。在這方面,曾拜在葛拉漢門下並與之共事過的巴菲特,最有資格打頭陣了。本書共編輯成八篇,分別從不同面向來探討投資之道,並深入剖析市場的奧妙。每篇的開頭都有一段引言,點出本篇的意旨和主題,例如,第二篇談的是投資人應有的心態,主題之一是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先鋒集團(The Vanguard Group)的創辦人包格爾(John Bogle)提醒投資人,基金經理人總喜歡吹噓過去的績效,但真正重要的卻是現在的情況,因此要留意這種「過去績效症候群」。再舉個例子,第五篇是從專業投資人的角度,來談投資這一行的幕後玄機,避險基金經理人史丹哈特(Michael Steinhardt)寫道:「比起買進股票,放空更容易讓人感到情緒緊張,而且也需要更多的操作紀律。」他坦言,成交量和投資組合週轉率這麼大,實在沒把握是否熱過了頭。
本書所選錄文章的作者並非全是選股大師,例如,富比士(B. C. Forbes)在創立《富比士》(Forbes)雜誌之前,是美國報業巨頭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旗下的頭號財經專欄作家;拉費夫是一名多產的財經記者,寫過投資經典著作《股票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他們對華爾街都有敏銳的觀察、見聞廣博,文章值得一讀。相反的,有些大師級的人物則因種種原因,而成為遺珠之憾,最主要是因為找不到適合本書編排的文章;有些投資大師惜字如金,不想與人分享成功的秘訣;還有些文章則因時過境遷或過於枯燥而必須割愛。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想幫助讀者在市場上獲利,不論你是否以投資為業,都能在本書裡讀到實用的建議、策略理念以及趣聞軼事。有人把投資當成在賭桌上丟骰子,或是在遊樂園坐雲霄飛車,其實未必如此。想把投機變成投資,就需要認真下功夫、做研究,這些傑出的投資大師,不正是最好的學習對象嗎?
本書所選錄文章的作者並非全是選股大師,例如,富比士(B. C. Forbes)在創立《富比士》(Forbes)雜誌之前,是美國報業巨頭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旗下的頭號財經專欄作家;拉費夫是一名多產的財經記者,寫過投資經典著作《股票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他們對華爾街都有敏銳的觀察、見聞廣博,文章值得一讀。相反的,有些大師級的人物則因種種原因,而成為遺珠之憾,最主要是因為找不到適合本書編排的文章;有些投資大師惜字如金,不想與人分享成功的秘訣;還有些文章則因時過境遷或過於枯燥而必須割愛。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想幫助讀者在市場上獲利,不論你是否以投資為業,都能在本書裡讀到實用的建議、策略理念以及趣聞軼事。有人把投資當成在賭桌上丟骰子,或是在遊樂園坐雲霄飛車,其實未必如此。想把投機變成投資,就需要認真下功夫、做研究,這些傑出的投資大師,不正是最好的學習對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