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認為要當一位有效率的社會學家,就必須會使用多種研究方法。因此,本書就是要介紹各種研究方法的邏輯。當研究者用這些方法來研究社會因果關係時,都必須面對一系列的邏輯問題,作者就是想用本書讓讀者熟悉這些邏輯問題。
自從休姆(Hume)以來,社會科學家就發現觀察資料不能做為因果理論的直接佐證。於是,社會科學家就創造了量化方法、歷史方法、民族誌方法與實驗方法等四種主要的研究方法,每種方法都有它的價值和用途。在這整本書中,我們見識到作者證實了一個重要的理念:理論與方法要獨立存在就必須承擔風險。
本書與其他方法論書籍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只在第一章概述這些研究方法的特性,隨後的每一章都分別探討一個邏輯問題。藉由特別且深入的觀點,讓我們對社會科學研究有新的體會。在台灣有關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書籍,大部分都偏重量化和質性研究這類技術層面的探討,但是本書的學術觸角更為廣泛,處處從理論與方法論的邏輯切入,讓人在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時耳目一新,是一本相當有特色的著作,值得引介給台灣的讀者。本書的實用性、趣味性與敏銳度,讓讀者對社會科學的全貌又有更全面性的理解。
自從休姆(Hume)以來,社會科學家就發現觀察資料不能做為因果理論的直接佐證。於是,社會科學家就創造了量化方法、歷史方法、民族誌方法與實驗方法等四種主要的研究方法,每種方法都有它的價值和用途。在這整本書中,我們見識到作者證實了一個重要的理念:理論與方法要獨立存在就必須承擔風險。
本書與其他方法論書籍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只在第一章概述這些研究方法的特性,隨後的每一章都分別探討一個邏輯問題。藉由特別且深入的觀點,讓我們對社會科學研究有新的體會。在台灣有關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書籍,大部分都偏重量化和質性研究這類技術層面的探討,但是本書的學術觸角更為廣泛,處處從理論與方法論的邏輯切入,讓人在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時耳目一新,是一本相當有特色的著作,值得引介給台灣的讀者。本書的實用性、趣味性與敏銳度,讓讀者對社會科學的全貌又有更全面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