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五年,八月,一日,在赫爾辛基
在一九七五年八月一日,當地時間下午五點鐘左右,三十五個來自歐洲、美國和加拿大的的國家和政府元首,就在赫爾辛基中心的「芬蘭大廳」,簽署了《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最後文件》。東道主芬蘭總統,宣告簽字儀式結束,代表們全體起立,大廳裡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階著他呼籲所有參加國貫徹落實在最後文件中的聲明,會議就這樣結束了。
蘇聯曾長年累月為之努力而又沒有實現的一項事業,暫時有了結果。他們強調:歐洲國家應在平等、尊重各國獨立和主權、不受各國社會制度的限制的基礎上合作。西方卻是到了一九七三年之後才對此表示興趣。在一九七三年起,北約和華沙公約組織的國家在維也納「共同和平裁減軍備會議」上進行會談,透過談判減少了中歐地區軍隊的數量。
最後文件的簽署到底能不能算是自冷戰以來,東西方國家間和平的保證書?事實上,《最後文件》的簽署,與其說是東西方關係上的轉折點,倒不如說是思考緩和政策的一個契機、一個動因。是重申這項政策的一個時刻。
在東方與西方不再像「冷戰」中所表明的那樣將對方視做威脅時,在存在著消除對抗的機會。而唯一的障礙是:缺乏確定性的因素。因為摘下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不易具備,也很難保持不變。所以消除對抗保持和平的努力便常常被新的緊張衝突中斷。
東西與西方在緩和政策上都追求一致的目標:保衛和平、減少軍備負擔及互利合作。但也有與這目標衝突之處。作者細數這歷史演變的流程,娓娓道來,筆調清晰中肯。
作者簡介
維爾弗里德.洛特 Wilfried Loth
●生於一九四八年,曾任德國明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現為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科學中心文化學研究所所長。
●主要著作:《世界的分裂:冷戰的歷史,一九四O至一九五五年》(一九八O)、《東西方蹤突與德國問題》(一九八九)與《皇帝帝國:極權國家與政治動員》(一九九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