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如何打造21世紀+中國怎麼想(套書) | 拾書所

歐洲如何打造21世紀+中國怎麼想(套書)

$ 460 元 原價 460
《歐洲如何打造21世紀》
印象中,歐洲人總是在度假,無論他們手頭上的事情有多緊急,似乎都不會阻擋他們享樂的慾望。不過,若是因此認為歐洲失去了競爭力,那就錯了。如果扣除美國的人口增長,歐洲國家跟美國的GDP其實相差不到百分之零點三,但是美國工人每年約只有十天假期,而歐洲工人總是可以休假三十天以上。

歐洲已然成為一個經濟巨人,根據某些指標,它甚至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是歐洲人引以為傲的,不是美國人喜歡掛在嘴邊的競爭力,而是經濟發展下的生活品質。例如:低度的不平等使各國的犯罪減少、有效地使用能源使各國免受高油價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其社會模式能讓人們有閒暇和時間和家人待在一起,享受生活。

從生活風格、價值觀、戰爭的方式、法律的觀念,英國最有遠見的思想家馬克.里歐納德認為,歐洲正在以毫不聲張的方式重塑這個世界。他認為,美國逐漸失去霸權位置的同時,一種新的力量已經發展形成,這種力量不是用軍事預算來衡量,而是一種長期作用的力量。他更進一步指出,歐洲的力量是一種「弱權力」。只要停止用美國觀點來觀察這個世界,我們就會發現,那些以為歐洲人「軟弱」的每一個要素,事實上都是這種非凡的「變革力」。為了加入歐盟,土耳其國會六次通過了憲法修正案,不但廢除言論控制,而且也讓少數族群的語言得以在電視上出現。而喬治亞總統以96%的選票勝選時,他以「歐盟應該歡迎我們」作為給全國的承諾。中國仔細研究了歐盟,並陸續以同樣的模式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共同體」。連前任總統陳水扁、現任副總統蕭萬長,都曾主張要以歐盟模式作為兩岸關係的模型。換句話說,歐洲以她特有的方式,影響全世界,就像另外一種「看不見的手」,世界上各個角落的國家都從歐洲模式中得到了靈感,並發展了他們自己的鄰里俱樂部。

這本書並非是要全面評價歐盟的價值與意義。作者是希望以清晰好看的敘述,告訴讀者:在美國強勢力量逐漸衰退,歐洲如何悄悄地建立一種新的國際秩序。身在冷戰架構下的台灣,我們總是隨著美國的步調工作、跟著美國的眼光看世界,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二十一世紀除了美國、中國之外,另外一個發展的可能。 本書作者里歐納德是當代英美社會「最年輕的智庫負責人」,著有《中國怎麼想?》(What Does China Think?),本書是他前一本著作,已經譯成十八種語言,是理解當代國際社會的重要讀物。


《中國怎麼想》
我們這一代看人都見到了中國的崛起,見到東方明珠如何從迷霧中赫然現身,看見2008北京奧運開幕如何以前所未有的天價,展示中國的大國風範。但為何,我們卻說不出來任何一位在中國政策制訂背後,發揮莫大影響力的中國知識分子?我們甚至從未試圖瞭解中國到底怎麼看待這個世界,又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本書作者馬克.里歐納德(Mark Leonard)抱著疑惑到達中國時,原本想稍微收集資料,就可以迅速離開。但是當他走進中國社會科學院,發現僅僅這一個單位就有四千位全職研究員,每天都在思考中國的未來、世界的未來。他才瞭解自己走進的世界,是一個臥虎藏龍的世界,每個人的腦中都有宏大的構想。舉例來說,早在美國爆發二級房貸風暴,拖垮全球經濟之前,一群中國知識份子早以「如何防止美國快速衰落」為題進行熱烈討論,思索如何設計一套制度,「安排」美國在衰落時至少保有「地區霸主」的位置。

這樣的提問與討論,都讓西方思想家感到震撼。有記憶以來,從來都是西方想著如何管理、應付中國,卻從沒想到中國也是以同樣的方式試圖管理西方,甚至已經包括西方的沒落。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影響中國如何思考的知識分子,里歐納德在北大見了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看到他桌上相當於一個中國農民一年薪水的古巴雪茄;張維迎希望這些自由主義的象徵,最後能夠取代馬克思主義。里歐納德也在萬聖書店樓上的咖啡店見了新左派的汪暉,他的立場跟當初在天安門廣場一樣,追求的是民主與自由,反對市場決定。

里歐納德也去了平昌與重慶,看到幾個中國大陸各式各樣的民主實驗室,甚至來過台灣與陳水扁與馬英九會面。藉由這些見聞,里歐納德清晰而有趣地告訴我們改革開放之後的思想軸線。他相信,這些對於未來的構圖,或許不會立刻影響到西方的權力版圖,但確實會奪走西方在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的影響力。

換句話說,二十一世紀將不會是中國的世紀,麥當勞世界上最受喜愛的速食地位不會被饅頭所取代,但是U2主唱Bono下一次試圖拯救非洲時,他們可能會在北京的奧運體育館而非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行最大型的演唱會。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