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後臺灣與東盟各國關係研究 | 拾書所

冷戰後臺灣與東盟各國關係研究

$ 383 元 原價 450

東南亞地區是臺灣發展對外關係的重要地區。從二戰結束至今,部分東盟各國曾是臺灣的「邦交國」,一些國家則與臺灣沒有正式「外交」關係,臺灣與東盟各國的關係,也涉及臺灣參與東盟各國主導的東盟地區論壇、東盟「10+3」等地區組織和機制的問題。考察臺灣與東盟各國的關係,本書實際上就較為全面地考察了臺灣「國際空間」問題的三個方面。

本書側重研究冷戰結束後臺灣與東盟各國的關係。所謂「東盟各國」,顧名思義,指的是加入東盟這一地區組織的國家。東盟,即東南亞國家聯盟,(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是當今世界舞臺上具有較大影響力和重要地位的政府間、地區性、一般性的國家組織。成立以來,其成員國有所變化。因此「東盟各國」這一概念具有歷史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指代的内容並非一致。1967年8月,東盟正式成立時,印尼、菲律賓、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五個國家為東盟各國,被稱為東盟的創始會員國。1984年,文萊加入東盟,與五個創始會員國,統稱為原東盟成員。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為東盟組織的迸一步發展創造了空間,東盟組織朝著東南亞一體化的目標邁迸,在實現與印度支那國家和解的基礎上,擴大其成員。1995 年,東盟吸納了越南。1997 年,東盟頂住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壓力,吸收了寮國與緬甸。1999年柬埔寨隨著國内形勢的好轉也加入了東盟,「大東盟」正式成立。所有的東南亞國家都成為了東盟各國。為行文方便,考慮到臺灣與東盟各國的歷史與現狀,本文考察的東盟各國主要是指印尼、菲律賓、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五個初始會員國和冷戰後加入的越南。文萊、寮國、柬埔寨、緬甸這四國在東盟組織中的作用並不突出,相關資料也較難獲取,因此文中雖有涉及,但不重點分析。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