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孩子一不小心就觸法:專業律師親授預防孩子誤闖法律禁區的33堂課 | 拾書所

當心!孩子一不小心就觸法:專業律師親授預防孩子誤闖法律禁區的33堂課

$ 288 元 原價 320

「不知者無罪」,再也不能當作免死金牌!
在「不知法不免責」的狀況下,
法律常識,寧可「知」在前,
也不要「錯」在懊悔之後!


嘻鬧的口頭禪:白痴、笨蛋、大肥豬、神經病……
己犯公然侮辱罪?
網路隨意按讚、回應或轉發貼文,可能觸法?
放任孩子玩手機、平板,父母會被罰鍰?……
一個不小心就觸法,你不能不當心!

預防孩子誤闖法律禁區,避免付出慘痛代價,
是父母、師長的重要課題!
【模擬實境劇場 X 專業律師說明】,
一定要提防的33個最易觸法的生活小事件,
專業執法律師/法學博士,以淺顯易懂的白話文字,
一次說清楚講明白,是現代家庭必備的自保法典!

預防勝於治療!讓你避免「亡羊補牢,為時已晚」的悲劇

配合大量的真實案例做解釋、提醒,查找最快速。不僅孩子能當故事般輕鬆閱讀,父母及師長更能從中徹底理解在管教上的盲點及迷思,在避免觸法的同時,還能教育孩子守禮守法,導向光明正向的言行舉止,是家庭必備法律寶典。

例如:
【孩子vs.同儕】
˙拉女生肩帶、掀裙子;男生被同儕阿魯巴,是玩鬧、性騷擾還是霸凌?
˙校園霸凌頻發生,孩子只圍觀不動手,也可能被當成共犯?!
˙熱心幫助同學卻意外造成對方傷亡,助人者有可能會被究責?!

【孩子vs.網路】
˙網拍假貨、仿冒品,不知情不究責?
˙做作業從網路上抓資料,可能誤觸著作權法?

【孩子vs.父母】
˙父母管教打孩子或禁足關起來,如若過當,可能也有事?!
˙孩子跟著單親媽媽生活,偶然得知生父意外離世遺留大筆債務,孩子會繼承債務嗎?!

【孩子vs.師長】
˙ 老師體罰過度,父母親可以提告?
˙ 老師以影響上課秩序為由,沒收學生手機、電玩合理嗎?!

日常實境帶真實案例!提醒注意生活裡暗藏的法律禁區

生活日常怎麼會變成犯罪現場?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所有案例均以生活小劇場的方式呈現,不僅閱讀輕鬆易懂,更能用說故事的方式和孩子互動,避免因疏忽而誤觸法律,讓你和孩子生活得安心又放心。

例如:
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相處、與師長互動的現場
孩子在家裡:父母管教、家庭糾紛事件
孩子在職場:打工職災傷害、勞雇關係
孩子在網路世界:交易、言論、詐騙的處理……

法學博士詳盡解析!再艱深的法律知識也能一看就懂

作者不僅是民商事法、青少年法律、著作(商標)權法、網域爭議處理、契約(遺囑)撰擬及修訂等多方面的專家,更是在線專業執業律師;同時,全書利用大量的案例以及淺白易懂的文字來說明法律知識,快速傳授讀者避免受到傷害及如何尋求自保之道。

例如:
【連律師小學堂】
Q:用「三字經」等國罵來罵人,請問這樣算是習慣用來發洩情緒的口頭禪,犯法了嗎?
A:針對三字經、「他媽的」、是否足以構成公然侮辱罪,法院判決見解不一:
像「幹X娘」、「他X的」等,都是台灣社會長久存在的俚俗言詞,代表另種深層文化;無論男性或女性如同反射動作般的使用「他X的」或「幹X娘」字眼,並不必然反應其主觀意欲,更難謂必有侮辱的犯意,這可說是,說話者習慣用來發洩情緒的口頭禪或發語詞。
反之,另種看法認為若涉及謾罵或人身攻擊,會使特定多數人共見共聞,並足以使當事者感到難堪、不快,足以減損當事者的聲譽與人格,所以留言謾罵的行為,例如:有罵『O你娘』(連續罵)、不要臉、三字經(O你娘)及妓女等語,恐會造成公然侮辱或誹謗罪……

本書特色

★由專長民事、青少年法律執業律師暨法學博士撰寫
★全書依讀者必須理解的律法,按不同對象做清楚分類,查找最快速方便
★以發生頻率最高的生活事件,用最白話的說故事方式舉例說明
→確實能滴水不漏地保護無知的孩子及父母、師長不觸法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