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4年,中華民國第十一屆總統的激烈選情牽動了憲政秩序,執政黨與在野黨都拋出了選後再度修改憲法的主張,陳水扁總統甚至訂立了時間表,準備在2006年公投新憲法,2008年實施。
從1991到2000年,中華民國的憲法總共經過了六次的修訂,卻讓人普遍感覺愈修愈糟,這些印象最直接的來源,便是本書所紀錄的1997年修憲過程。那一次修憲的工程,範圍包括了雙首長制、凍省、取消閣揆副署權、取消教科文預算下限等等,算得上是制度上幅度相當大的調整。不過在進行修憲期間,不同政黨、派系和民間團體也第一次呈現出多元的聲音,形成了一幅「百家爭鳴」的景象。
本書代表著歷史的見證,說明在政治既得利益者壟斷下修出的憲法,不可能是一部好憲法,唯有「開大門、走大路」,匯聚全民意志訂出的憲法,才會引領台灣走向憲政的康莊大道。
從1991到2000年,中華民國的憲法總共經過了六次的修訂,卻讓人普遍感覺愈修愈糟,這些印象最直接的來源,便是本書所紀錄的1997年修憲過程。那一次修憲的工程,範圍包括了雙首長制、凍省、取消閣揆副署權、取消教科文預算下限等等,算得上是制度上幅度相當大的調整。不過在進行修憲期間,不同政黨、派系和民間團體也第一次呈現出多元的聲音,形成了一幅「百家爭鳴」的景象。
本書代表著歷史的見證,說明在政治既得利益者壟斷下修出的憲法,不可能是一部好憲法,唯有「開大門、走大路」,匯聚全民意志訂出的憲法,才會引領台灣走向憲政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