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斷頭台 | 拾書所

思索斷頭台

$ 225 元 原價 250
「我對父親的事情所知不多,其中一件就是:這是他生平第一次想去看處決。他天還沒亮就起床,前往本市另一頭的刑場,此時刑場周圍已擠滿人潮。他從不曾告訴別人,他那天早上看見了些什麼。我母親只說,父親飛奔回家時,神色慌亂、也不答話,就在床上躺了下來;不一會兒,就翻過身,嘔吐了起來。他剛發現了,在漂亮的說辭底下,被掩蓋的那關於死刑的真相。這時他還能想到的,已不是那些遇害的孩童,反而只剩那具剛被人扔上斷頭台斬斷脖子的、仍在抽慉的屍首……」

卡繆是記者、作家、哲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他更是一名鬥士,在其過短的一生中為理念而奮戰不懈,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共知識分子。他於1957年發表的 « 思索斷頭台»已經是一篇經典:除了闡明死刑不是有效抑制犯罪的方法,並且比傳統社會的以牙還牙還要殘酷野蠻,尤有甚者,死刑還可能是讓國家、或者讓國家的掌權者將因其怠惰失職而養成的罪犯「毀屍滅跡」的手段。如果國家的暴力,託詞於一些理論與現實上都不能成立的理由,只是為了保護權位而殺戮,那麼民主,就必須是要對抗這樣的國家!
回顧阿爾貝.卡繆的「思索斷頭台」這篇文章在法國的出版歷史,或許也就說明了應該在今日的台灣出版其中文譯本的理由。可以說,死刑之存廢在今日的台灣尚且是一個意見極度對立的爭議。在期待這個命題真正進入理性辯論之際,卡繆的這一篇文章,可以對於尚未形成意見的讀者提供一種思索的角度,甚至對於支持或反對廢除死刑的人,也可以做為檢視自己意見是否足夠深思熟慮的參照。

本書並收錄日內瓦大學張寧教授的「考論死刑」。「考論死刑」的初版刊載於中國的《年度學術》2004年版。張教授具有深厚的史學訓練,在法國從學於哲學家Jacques Derrida時,受到Derrida 的啟發與鼓舞,近十餘年來致力於死刑的研究。張教授在百忙之際,為本書修訂出了新版的「考論死刑」。希望能幫助讀者對於死刑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畢竟認識死刑、思索死刑之後,我們才能真正地支持或反對死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