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航空決戰 | 拾書所

台灣航空決戰

$ 289 元 原價 340
太平洋戰爭末期  台灣在日本佔領期間,由於東洋人的銳意經營建設部,但成為圖南飛石、南進基地,本身也變成不沉母鑑,屏衛著南方戰略物資回運日本的海上生命線,也是日本絕對國防圈不可或缺的一環。無論從經略、正略或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台灣,它都是必爭之地﹔太平洋戰爭末期的台灣航空決戰,驗證了寶島戰略價值的不可取代性。  即使美軍明知要付出慘重的傷亡,還是擬定了登陸攻奪台澎的作戰計劃,因為台灣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一但佔領了台灣,盟軍不但絞殺了日北戰略物資自南洋的回運,還可利用現成密如蛛網的飛機場作為轟炸日本本土的前進基地﹔設備完整的港灣泊地,更可作為揮軍摭取日本的跳板。台灣的戰略價值,突顯了它在戰爭中的角色,但也因此帶給無辜百姓血腥的殺戮和家庭破碎的結局。  除了盟軍對台的濫炸,造成台灣同胞生命財產浩大的損失外,日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更以徵兵、特別志願兵、義勇隊、挺身隊、護國對、軍農、軍伕等勞役名目,總共動員了七十六萬於台灣同胞直接間接參與了大東亞榮征的自活自戰﹔其中,十五萬人在戰場上陣亡或失蹤,令多少家庭親屬失散,血染異鄉。 關於作者  鍾堅  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國防醫學院兼任教授乃三軍大學戰爭學院兼任教授,曾多次在新聞媒體及報章雜誌論述軍事戰略戰術,並有多篇專著論文發表於國內外之國防研討會議,為知名的南海問題、核生化防護專家及軍事評論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