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開國,黃袍加身: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澶淵之盟,在和平中建立王朝,巧妙解決外交危機,為仁宗盛世奠定基礎! | 拾書所

大宋開國,黃袍加身: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澶淵之盟,在和平中建立王朝,巧妙解決外交危機,為仁宗盛世奠定基礎!

$ 338 元 原價 375

立國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國轟然倒下,
歷經後梁等五代群雄割據,最終為何是宋太祖一支獨秀?
身為周世宗託孤重臣,卻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
是趙匡胤自導自演,抑或背後有人策劃這一切?
和平登上帝王寶座後,太祖如何讓下屬乖乖奉上權勢?
重文輕武的治理方針,埋下了日後國家衰頹的隱患……

面對契丹、党項等外族的強勢侵略,宋初皇帝們該怎麼應對?
從五代亂世到真宗即位,隨本書一同進入紛擾的宋初六十年!

神祕的「木牌事件」,趙匡胤越級成為殿前軍主帥

周世宗北伐期間,在批閱公文的時候,他從一個皮囊當中偶然發現了一塊三尺多長的木牌,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五個大字。「點檢」,不用說,指的是後周禁軍殿前軍的主帥殿前都點檢,當時擔任這一職務的將領是張永德;「作天子」,就是當皇帝的意思。當然,這是指張永德有當皇帝的天命呢?還是指他有奪取皇位的野心呢?就很令人費思量了。無論如何,在「天無二日,地無二主」的君主專制時代,這都是最犯君主忌諱的事情。

當年六月,周世宗趕回開封之後,已經是病入膏肓,他匆匆地立自己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為梁王,作為皇位的繼承人。考慮到「點檢作天子」的木牌,擔心禁軍的穩定,就以明升暗降的辦法,加張永德同平章事,但外放為澶州節度使,解除了他殿前都點檢的禁軍職務和兵權。趙匡胤則由殿前都指揮使升任殿前都點檢。這一年,趙匡胤三十三歲。

張永德要比趙匡胤還小一歲,按官場的規矩,在正常情況下,趙匡胤要越過老上級,執掌殿前軍的帥印,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塊木牌,就令張永德下臺,趙匡胤上臺,對趙匡胤來說,真可謂是福從天降。

條約有辱國格?大宋才是「澶淵之盟」最終贏家!

契丹和宋朝的和議,史書上稱為「澶淵之盟」,其中有一項內容為:雙方互相協助,宋朝每年送給契丹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稱為「歲幣」。雙方同時在邊境地區設立「榷場」,開放貿易,以互通有無。不免被人質疑,打了勝仗還要送錢給戰敗國?其實,這正是宋朝的高明之處。

契丹武力強盛,但經濟實力卻無法與宋朝相提並論,每年有了宋朝提供的白銀、絹帛這一大筆強勢貨幣,就可以透過與中原地區的貿易往來,購入茶葉、瓷器、絲綢、藥材等等必需品。這筆強勢貨幣,可以說是契丹財政的重要生命線,有了它,契丹就可以不去攻掠宋朝;如若沒有「歲幣」這一條件,南下攻宋無法避免。

宋朝軍力明顯要遜契丹一籌,加上失去了天險、地利的屏障,對付契丹的擾邊十分吃力,契丹鐵騎兵臨開封城下,更是像噩夢一樣,始終縈繞在宋朝朝野上下的心頭。和約簽訂之後,解除了契丹南下之憂,絕對是宋朝方面最為渴望的。至於每年付出的白銀、絹帛的代價,由於宋朝的經濟發展水準,在當時世界的範圍內,都絕對的是首屈一指,所以中央政府財力雄厚,「歲幣」的壓力並不很大。

就白銀和絹帛實物而言。白銀一項,宋太宗的時候,宋朝中央每年從地方所得的白銀就有三十七萬兩左右;到宋真宗時,已經達到了年八十八萬餘兩;宋神宗時,更是上升到年一百一十四萬餘兩。福建路一個路,每年上交中央的白銀就有二十萬兩。可見,歲幣每年的十萬兩白銀,還不到宋朝中央年白銀收入的百分之十。更何況,宋朝在對契丹的榷場貿易當中,處於絕對的出超有利地位,每年從榷場當中所回籠契丹的白銀,至少就能達到歲幣白銀的一半,甚至是全部。

至於絹帛,宋朝政府每年的收入,更是數量驚人,宋真宗時一年就能達到一千萬匹的水準,到了宋哲宗的時候,更高達二千四百四十五萬匹!歲幣中的二十萬匹絹,對宋朝來說,確實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據說,僅越州(今浙江紹興)一個州每年上交中央的絹帛就不下二十萬匹,足以應付歲幣的需求了。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講述宋朝開國的歷史著作。書中分為七章,從唐末亂世說起,介紹了趙匡胤的早年傳奇,看他如何一步步穩定局勢,發動陳橋兵變一躍成為大宋開國皇帝,又如何巧妙運用「杯酒釋兵權」鞏固帝王地位;並詳述北宋初期的外交關係和一系列重要戰略。作者透過生動的描寫和嚴謹的考據,揭示了宋朝建立過程和該時期的社會背景。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