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61-1873 | 拾書所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61-1873

$ 338 元 原價 375

《倫敦新聞畫報》:世界上第一份以圖像為主的畫報!
有別於傳統史觀的客觀對照,第一手資料的歷史新視角!

歷史上著名的火燒園明園,英國人的視角會如何描寫?
燒毀數個世紀以來最珍貴的文化瑰寶,只因報復心理?
翻開報導文獻、如攝影般寫實的速寫手稿,重回歷史現場!

中國的春節:
舞龍表演穿過每一條街,周而復始地進行,直到沒有一個惡鬼剩下,
樂隊演奏著震耳欲聾的音樂,並向人們扔擲炮竹,慶祝持續一整天。
此外,中國人對圓形糕餅情有獨鍾,就像英國人喜愛葡萄乾布丁,
在春節前夕,婦女們聚集在一起準備製作糕餅的原料,
把歡宴、慶祝、與實用目的結合在一起,正是別具一格的中國風俗。

中國皇帝的夏宮:
「它的建築和聚集的奇珍異寶一定是花費好幾個世紀才完成的傑作」
「這是一座巨大的中式建築,外面用油漆和鍍金裝飾得富麗堂皇」

圓明園,圓潤而光明的花園就是這個夏宮在中文名字裡的意義,
萬壽園、靜明園、香山……這些花園勝景就是英軍開始毀滅的地方,
英法官兵受到清軍的虐待,為了進行報復,並給予一個嚴厲的警告,
若清軍不投降,這座皇帝的樂園將被焚毀,10月19日開始燃燒起第一把火……

景泰藍工藝品:
景泰藍工藝品以極小金屬片拼出設計圖案,再焊接到物體上,
以粉末或糊狀物填滿金屬片間的空隙後,即構成珐琅,
經過烘烤過的珐琅質會拋光打磨,直至表面光滑,
其工藝之繁複,在明朝鼎盛期到清康熙、乾隆年間為黃金時代,
此門工藝雖尚未完全消失,與古代工藝品相比品質卻低劣許多,
由英國駐清公使夫人帶回倫敦的三件景泰藍工藝品為鼎盛期所產出,
其成色罕見、體積也異乎尋常,現為比利時國王所持有。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1861-1873年間的《倫敦新聞畫報》,包含第二次鴉片戰爭、駐華記者的日常見聞、戰爭賠款的詳實文字報導、圓明園燒毀前夕的繪圖畫卷、清末太平天國戰爭、中式婚俗紀實等,透過逐年的事件紀錄,可清楚了解西方視角在清末一連串戰爭和中西交流的觀點,畫報中所收錄的畫家速寫更是極具藝術價值的圖像文獻。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