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要記取,仇恨要遺忘
高希均
(一)「中國良知」在哪裡?
「漠視歷史的人,終將成為另一次的受害者。」這是人類幾千年歷史留給後代最明確的一項教訓。
當我們展讀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種種史實時,忍不住會壓制內心的憤怒與痛苦而自問︰世界上哪一個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不知道小安妮‧法蘭克的日記?「辛德勒名單」的影片?以及納粹加害猶太人各種罪行的持續報導?可是,世界上有多少人知道「南京大屠殺」?就連我們的政府,也沒有認真告訴過人民。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厄維瑟爾(ElieWiesel),曾是納粹集中營中倖存的小囚犯,就曾提出警告︰「遺忘大屠殺,就是二次屠殺。」他被譽為「猶太良知」。在任何大小事件的處理上,我從不贊成以牙還牙的報復;但我也從不敢低估從歷史中擷取教訓的教育意義。因此,我們不得不沈痛地問︰「中國良知」的史學家在哪裡?這頁悲慘的歷史,什麼時候才能廣為人知?
(二)日本再也無法掩飾
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閥犯下的不可抵賴的罪行。今年是大屠殺的六十週年。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被占領以後的六週之中,日本軍人展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遭到集體射殺的約有十九萬多名,分散屠殺的約有十五萬多名。日軍屠殺的殘酷難以形容︰除集體掃射,有砍頭、劈腦、刀戮、穿胸、刺腹、斷肢、碎屍、活埋、淹死、凍死、餓死。日軍並強暴至少我國婦女二萬餘件。
同樣,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直到今天,日本政府還要以各種手段來否認、來掩飾、來曲解、來淡化。這正是激發華裔作者張純如小姐,要全力挖掘真相的一個重要動機。在書中她寫著︰「許多日本著名政客與企業領袖,即使面對證據鐵證如山,仍頑強地拒絕承認有南京大屠殺這回事。」戰敗的德國,承認屠殺猶太人的罪惡;戰敗的日本,面對中日戰爭的各種暴行,卻仍然企圖集體否認。大和民族再多的優點,也無法掩蓋這種集體失憶症所呈顯的致命的病態。
日本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經過了半世紀的隱瞞,終於在這幾年內被西方世界的媒體陸續報導,而本書作者實在是關鍵性的一位。
(三)尋根中的回饋
本書的主題就是根據南京大屠殺的史實,來敘述「無法無天軍閥冒險下,最邪惡的例子」。事實上,遭到殺害的三十萬左右的中國人,其數目遠超過遭原子彈轟炸的廣島與長崎的二十一萬死亡人數(估計為十四萬與七萬人)。但中國人在慘死過程中遭遇的殘酷,遠勝於那一瞬間帶來的死亡。 在美國出生的張純如,是在小女孩時聽到她雙親談起恐怖的中日戰爭,尤其是南京大屠殺。作者的父親張紹進與母親張盈盈是在中國大陸出生,台灣受完教育後赴美深造。兩位一起獲有哈佛大學的博士,目前在美國伊利諾大學擔任教研工作。這樣的成長背景,使作者結合
我第一次認識作者,是二年前她的第一本關於中國大科學家錢學森的英文著作(中文版由「天下文化」於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出版)。稍後知道她在撰述本書時,我們就很快地取得了獨家的中文翻譯權。在這本書中,經過她鍥而不捨的採訪與抽絲剝繭的描述,中國人這一頁的悲慘遭遇,終於活生生地呈顯,也終於豋上了世界的媒體舞台。美國的《新聞週刊》還特別摘錄本書的精華,肯定其重要性。
在二次訪問以色列中,我都特別去參觀在台拉維夫的「散居各地猶太人史跡紀念館」。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紀念館,生動地描繪及記錄著二千五百年來的猶太民族的遭遇。在二樓的一片牆上,灰暗燈光的反射下,上面寫著︰「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在德國掌握了實權。在他指揮下,德國人及其同謀者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其中一百五十萬是小孩。當他們為了生存吶喊時,世界各國冷漠地旁觀著。」
如果把場景搬到南京,更逼真的實況是︰當三十多萬中國人的生命遭到屠殺時,世界各國冷漠地一無所知。
(四)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我自己在「大屠殺」的前一年,於南京將軍巷出生。幸運的是在大屠殺的三個月前,雙親帶了孩子們搬到了蘇州,因此逃過了這一劫。再踏上我出生之地時,居然是在半世紀以後的今年四月。第一個去參觀的地方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簡單而肅穆的建築與陳列,立刻把自己帶進歷史隧道。看到那些慘無人道的巨型照片,憤怒與沈痛之後,慢慢湧現的,仍是我這麼多年來理性的結論︰
教訓要記取
仇恨要遺忘
那麼,什麼才是「南京大屠殺」的教訓?作者的一個結論是︰日本政府在二次大戰中擁有的絕對權力,使它犯下大錯。「權力使人殺戮,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殺戮。」
我還必須補充,近百年來我國近代史的教訓是︰國家不富強,終必遭人欺侮;政府不廉能,終必被揚棄;人民不爭氣,終必受人輕視。
這就是說︰要避免另一次「南京大屠殺」與「台灣被割讓」,唯一的方法是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廉能的政府與爭氣的人民。
在當前北京與台北都在爭取美國政府支持,而又同時受到美國牽制時,不要忘記「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教訓。 經過一世紀的演變,中國再也不孱弱,台灣也早已脫離日本占領,只要北京與台北真能以中華民族利益為重,雙方異中求同,合作交流,謀求雙贏,「南京大屠殺」的悲劇再也不可能重演。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台北)
作者簡介
張純如
伊利諾大學厄爾巴那校區新聞學學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碩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研習計畫獎學金得主。她的第一本書《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廣受好評,曾獲得「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機構贊助。
譯者簡介
蕭富元
一九六五年生於台北,台大中文系畢業,美國印地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比較文學碩士。曾任「遠見」雜誌副主編,現任專任主編,譯作有《開啟希望之門》。
高希均
(一)「中國良知」在哪裡?
「漠視歷史的人,終將成為另一次的受害者。」這是人類幾千年歷史留給後代最明確的一項教訓。
當我們展讀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種種史實時,忍不住會壓制內心的憤怒與痛苦而自問︰世界上哪一個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不知道小安妮‧法蘭克的日記?「辛德勒名單」的影片?以及納粹加害猶太人各種罪行的持續報導?可是,世界上有多少人知道「南京大屠殺」?就連我們的政府,也沒有認真告訴過人民。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厄維瑟爾(ElieWiesel),曾是納粹集中營中倖存的小囚犯,就曾提出警告︰「遺忘大屠殺,就是二次屠殺。」他被譽為「猶太良知」。在任何大小事件的處理上,我從不贊成以牙還牙的報復;但我也從不敢低估從歷史中擷取教訓的教育意義。因此,我們不得不沈痛地問︰「中國良知」的史學家在哪裡?這頁悲慘的歷史,什麼時候才能廣為人知?
(二)日本再也無法掩飾
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閥犯下的不可抵賴的罪行。今年是大屠殺的六十週年。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被占領以後的六週之中,日本軍人展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遭到集體射殺的約有十九萬多名,分散屠殺的約有十五萬多名。日軍屠殺的殘酷難以形容︰除集體掃射,有砍頭、劈腦、刀戮、穿胸、刺腹、斷肢、碎屍、活埋、淹死、凍死、餓死。日軍並強暴至少我國婦女二萬餘件。
同樣,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直到今天,日本政府還要以各種手段來否認、來掩飾、來曲解、來淡化。這正是激發華裔作者張純如小姐,要全力挖掘真相的一個重要動機。在書中她寫著︰「許多日本著名政客與企業領袖,即使面對證據鐵證如山,仍頑強地拒絕承認有南京大屠殺這回事。」戰敗的德國,承認屠殺猶太人的罪惡;戰敗的日本,面對中日戰爭的各種暴行,卻仍然企圖集體否認。大和民族再多的優點,也無法掩蓋這種集體失憶症所呈顯的致命的病態。
日本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經過了半世紀的隱瞞,終於在這幾年內被西方世界的媒體陸續報導,而本書作者實在是關鍵性的一位。
(三)尋根中的回饋
本書的主題就是根據南京大屠殺的史實,來敘述「無法無天軍閥冒險下,最邪惡的例子」。事實上,遭到殺害的三十萬左右的中國人,其數目遠超過遭原子彈轟炸的廣島與長崎的二十一萬死亡人數(估計為十四萬與七萬人)。但中國人在慘死過程中遭遇的殘酷,遠勝於那一瞬間帶來的死亡。 在美國出生的張純如,是在小女孩時聽到她雙親談起恐怖的中日戰爭,尤其是南京大屠殺。作者的父親張紹進與母親張盈盈是在中國大陸出生,台灣受完教育後赴美深造。兩位一起獲有哈佛大學的博士,目前在美國伊利諾大學擔任教研工作。這樣的成長背景,使作者結合
我第一次認識作者,是二年前她的第一本關於中國大科學家錢學森的英文著作(中文版由「天下文化」於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出版)。稍後知道她在撰述本書時,我們就很快地取得了獨家的中文翻譯權。在這本書中,經過她鍥而不捨的採訪與抽絲剝繭的描述,中國人這一頁的悲慘遭遇,終於活生生地呈顯,也終於豋上了世界的媒體舞台。美國的《新聞週刊》還特別摘錄本書的精華,肯定其重要性。
在二次訪問以色列中,我都特別去參觀在台拉維夫的「散居各地猶太人史跡紀念館」。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紀念館,生動地描繪及記錄著二千五百年來的猶太民族的遭遇。在二樓的一片牆上,灰暗燈光的反射下,上面寫著︰「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在德國掌握了實權。在他指揮下,德國人及其同謀者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其中一百五十萬是小孩。當他們為了生存吶喊時,世界各國冷漠地旁觀著。」
如果把場景搬到南京,更逼真的實況是︰當三十多萬中國人的生命遭到屠殺時,世界各國冷漠地一無所知。
(四)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我自己在「大屠殺」的前一年,於南京將軍巷出生。幸運的是在大屠殺的三個月前,雙親帶了孩子們搬到了蘇州,因此逃過了這一劫。再踏上我出生之地時,居然是在半世紀以後的今年四月。第一個去參觀的地方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簡單而肅穆的建築與陳列,立刻把自己帶進歷史隧道。看到那些慘無人道的巨型照片,憤怒與沈痛之後,慢慢湧現的,仍是我這麼多年來理性的結論︰
教訓要記取
仇恨要遺忘
那麼,什麼才是「南京大屠殺」的教訓?作者的一個結論是︰日本政府在二次大戰中擁有的絕對權力,使它犯下大錯。「權力使人殺戮,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殺戮。」
我還必須補充,近百年來我國近代史的教訓是︰國家不富強,終必遭人欺侮;政府不廉能,終必被揚棄;人民不爭氣,終必受人輕視。
這就是說︰要避免另一次「南京大屠殺」與「台灣被割讓」,唯一的方法是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廉能的政府與爭氣的人民。
在當前北京與台北都在爭取美國政府支持,而又同時受到美國牽制時,不要忘記「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教訓。 經過一世紀的演變,中國再也不孱弱,台灣也早已脫離日本占領,只要北京與台北真能以中華民族利益為重,雙方異中求同,合作交流,謀求雙贏,「南京大屠殺」的悲劇再也不可能重演。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台北)
作者簡介
張純如
伊利諾大學厄爾巴那校區新聞學學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碩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研習計畫獎學金得主。她的第一本書《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廣受好評,曾獲得「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機構贊助。
譯者簡介
蕭富元
一九六五年生於台北,台大中文系畢業,美國印地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比較文學碩士。曾任「遠見」雜誌副主編,現任專任主編,譯作有《開啟希望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