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李潔明回憶錄(2合1) | 拾書所

天安門+李潔明回憶錄(2合1)

$ 408 元 原價 480
天安門
康有為 梁啟超 孫逸仙 譚嗣同 唐才常 鄒容 秋瑾 魯迅 蔣介石 汪精衛 毛澤東 沈從文 周恩來 陳獨秀 郭沫若 蔡元培 鄧穎超 丁玲 蔡和森 瞿秋白 李大釗 劉少奇 茅盾 徐志摩 林徽音 張君勱 胡適 梁漱溟 馮雪峰 許廣平 聞一多 老舍 胡風 江青 蕭軍 王實味 饒漱石 高崗 鄧小平 魏京生 傅月華……

本書關照的是一小群中國的男男女女,他們被捲入〔一八九五到一九八○年間中國〕充滿暴力與重生的歷史過程,藉由勾勒他們的人生,我希望讓讀者認識一連串不尋常的事件,而世人往往籠統地認為,這些事件構成了所謂的「中國革命」。書中觸及的每個人物,總有其獨特的生命風貌和力量,非時下風行之「集體傳記」(group biography)的風格所能呈現。我希望傳達的,毋寧是某種人們做日常抉擇的艱難,他們身處的迷惘境況,他們原想置身事外、卻橫遭牽連的事件,以及他們偶爾痛下決心、採取大膽行動而引起的外界反應。

「西方中國研究的里程碑。」——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絕對的上乘之作;形式大膽、內容嚴謹,道出人世的起伏跌宕,筆下充滿熱情。」——《星期六評論》(Saturday Review)

「他以驚人心力譜成一首神妙的交響曲,成就傳統歷史所不能及,向世人訴說一個國家的苦痛。」——哈里森.沙里斯伯瑞(Harrison E. Salisbury),《芝加哥論壇報書的世界》(Chicago Tribune Book World)

「秉持小說家的敏銳與史學家追求事實的訓練……本書的全面、生動、流露人性,其他著作難以望其項背。」——《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書中人物乃是「時代的先行者」一一他們往往流露出令人讚嘆的睿智,而這樣的智慧能夠洞見〔革命〕這齣獨特戲碼的伏流歸向,理解到這不是能讓舞台邊的旁觀者全身而退的劇碼。一一史景遷


李潔明回憶錄
李潔明,一個出生於山東的青島的美國人,目睹日本侵華戰爭的爆發,注定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畢生更以中國與台灣事務為事業舞台。

在美國的外交官中,只有他曾先後出掌美國駐台北和北京的最高機構。出任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期間,他協助台灣保住亞銀的正式席位,支持美國持續軍售台灣,更促成經國號戰機的誕生,以維繫台灣的安全: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時,擔任美國駐中國大使,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幕,並協助異議人士方勵之順利離開中國,致力於重啟事件後低迷的美中關係。

李氏與中國淵源甚深,更是台灣堅實的盟友。三十年來穿梭於華府與兩岸的高層之間,與聞機密無數,功績卓著。書中首度揭露美、中、台三角關係長期以來的互動與糾葛,為半世紀來的兩岸歷史,提供零距離的直擊觀點。

我見到的是一個魁梧挺拔、滿面紅光、和藹可親的李潔明。可是我們所要面對的問題是極不愉快的。我說了歡迎他來華,盼望二個耶魯校友能常見面,以後就代表政府表示我們對美政府的宣佈非常不滿。李氏顯然對此一消息也很不快...── 錢復序

出生於中國青島的李潔明,在海峽兩岸的知名度相當高,尤其是在台灣,這不僅因為他兩度在台灣服務,CIA背景的神祕色彩,更重要的是他真心喜歡和幫助台灣。── 從情報員到大使-李潔明的中國經歷/傅建中

香港在一九五三年乃是一個各方角逐、活動的城市。由於地理位置使然,它成為中國和台灣情報人員活動的基地,又是雙方政府高層密使必要時可以互通款曲、交換訊息的地方。── 香港和台灣

台灣方面的情勢並不太好,一年半前,美、中建交,使它失去了主要盟國美國的正式外交承認,甚且在戰略上和象徵意義上都極重要的美軍協防部隊也全撤走了。── 台灣

天安門廣場的民眾越聚越多,從鄉下和大城市湧進許多人,表示對此一草根運動的支持。除了文化大革命,一九四九年以來,北京從來不曾出現如此龐大的反政府集會。── 中國:一九八九--一九九一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