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歸故鄉:台灣地名探索(1)總篇 | 拾書所

情歸故鄉:台灣地名探索(1)總篇

$ 340 元 原價 400
福爾摩沙  地名,是歷史的縮影,是先民的腳印,是故鄉無聲的呼喚!……它有祖先群鬥的足跡,更有平埔族群聯合遷徙的大傳奇……。   17 世紀的葡萄牙人,把台灣叫做「福爾摩沙」(Formosa),就是把台灣形容為像「白葡萄」那樣美麗之島。  航海,只要路過台灣,沒有人不發出驚嘆,因為,哪有小島上的山高得直入雲霄?哪有小島的峭壁尖峻如刀切?嗎有小島上的草原滿地都跳躍著梅花鹿、水鹿和羌呢?哪有小島,說它小卻又綿延數百里?而且青翠得就像粒白葡萄。這個「白葡萄之島」,猶如海上被人遺忘的仙境,難怪昔日的「海盜王國」西班牙和荷蘭競相爭奪、歐洲各國之中首先看到台灣的葡萄牙和真正佔領台灣的荷蘭都把它稱呼為「福爾摩沙」(Formosa),葡語就是「白葡萄」。  宜蘭,為何舊稱「噶瑪蘭」?基隆,為什麼叫「雞籠」?「三貂角」是西班牙語「聖地牙哥」,桃園曾經「桃」花滿田「園」,苗栗是平埔族「貓里」社故居,豐原為何古稱「葫蘆墩」?彰化有個「鴨母寮」,南投也有「豬哥坑」,台中更有「番婆仔庄」,嘉義民雄舊名叫「打貓」,高雄舊名叫「打狗」,到底是打誰家的「貓」?誰家的「狗」?台灣「黑手黨」手印悄悄地揭開了地名由來神秘的面紗……。 作者簡介 洪英聖  1957生,台灣省南投縣草屯鎮人。世界新聞傳播學院編採科畢業。曾任自立晚報、自由時報、新聞報、台灣日報記者十餘年。曾獲中華民國婦女協會「詩歌獎」,孔孟學會「論文獎」,第八屆省政新聞「報導獎」。現任省政記者、暨「台灣區域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 譯作:《溫莎情書、情史》(文經社),《天問》(日文版文藝春秋) 著作: 《找台灣的根》(台灣省文獻會出版)中國電視公司拍成三軍莒光日電視教學節目。省教育廳加入此書作為中小學教師鄉土教材。 《台灣風俗探源》(台灣省新聞處出版)。 《台灣先住民腳印》(時報出版)。獲選教育部山區中小學教師梯次訓練教材,全省山地警政及行政人員參考手冊。 《情歸故鄉──台灣地名探索》(時報出版)全套七冊,陸績出版。 《歲月台灣》連載中。 公共電視台「懷鄉探源」系列節目撰稿人。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