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物之海:美國小麥如何終結歐洲帝國 | 拾書所

穀物之海:美國小麥如何終結歐洲帝國

$ 435 元 原價 550

全球跨度的深入探索,世界史最有力的全新詮釋
爭奪食糧烹調成強者盛宴,控制飢餓是征服人民的關鍵
國家權力的槓桿,如何撐起一座全球貿易的穀物糧倉?


歷史學家史考特•雷諾斯•尼爾森親自踏上今日烏克蘭肥沃黑土,
沿著河流、港口、渡過大洋,追溯歐洲糧倉發源地──烏克蘭及俄羅斯,
窺探歐洲各國與美國糧食利益天平如何改變,經濟霸權地位如何易主。

 

穀物價格自古至今,即是牽動農業、經濟運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源自烏克蘭的黑土,這塊號稱歐洲最肥沃的土壤所孕育出的農作物小麥,是影響歷史經濟興衰最重要的商品。凱薩琳二世於一七六八年費盡心思取得這塊土地,在此種植小麥餵養全歐洲,凱薩琳大帝懷有一個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大膽計畫。五千哩外,美洲殖民地也有一個類似的計畫。本書自此書寫至現代,詳細描述小麥對世界歷史的全新詮釋。

 

歐洲最顯赫王族哈布斯堡與鄂圖曼帝國因小麥而衰亡

一八六○年代,這兩大帝國被迫結束蓄奴與農奴制,強大的俄國因此與軟弱的美國交換了位置。緊接著美國南北戰爭後,更多美國小麥遠渡重洋進入歐洲市場,俄國的榮景瞬間崩跌。歐洲「強權」地位因此轉換。

一場為了麵包而戰的世界大戰

美國小麥開始飄洋過海遠渡大西洋,歐洲的糧食價格開始暴跌。這些廉價的美國穀物刺激了德國和義大利的發展,也加速歐洲分食帝國的野心。俄國對於土耳其可能在黑海上攔截俄國穀物運輸的焦慮,也助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美俄聯手提供世界糧食,引發一連串蝴蝶效應

廉價的美國穀物養活了城市和農村的工人階級。隨著深水港縮短工人與來自美國和俄羅斯平原穀物之間的最後一哩路、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城市和國家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數以百萬的歐洲農業工人,搭乘從美國載穀物到歐洲的同一艘船,來到美國。人口的移動也影響了世界經濟的運作。

 

《穀物之海》對糧食世界史有全新獨到詮釋。飢餓的人民容易被操控。但是,當知識分子向革命者展示如何將暴君與農村捆綁在一起的繩索弄亂時,革命就可以展開,在世界強權相互較勁下,沒有比掌握穀物更強大的力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