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後,帝國主義的瓦解:分贓醜劇、戰爭賠款、軍備競賽、列強紛爭、革命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醞釀背景 | 拾書所

一戰後,帝國主義的瓦解:分贓醜劇、戰爭賠款、軍備競賽、列強紛爭、革命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醞釀背景

$ 277 元 原價 350

戰史╳戰場╳戰役╳戰將╳戰事
時空縱橫,氣勢磅礴,史事詳盡
極具歷史性、資料性、權威性和真實性!

【結束了戰爭和動盪的舊時期,迎來了和平與發展的新階段】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是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也是關係人類命運的大決戰
本書將帶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背景


帝國主義的新危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同盟國與協約國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一場全球規模的戰爭。戰爭的結局是同盟國徹底失敗,協約國付出極大代價而獲勝。這場戰爭意味著帝國主義的暫時衰落,國際關係將發生新的變化。

凡爾賽宮的分贓醜劇
以《凡爾賽條約》為主的一系列條約基本構成戰後國際關係,主要是歐洲國際關係的新體系,通常稱為「凡爾賽體系」。帝國主義企圖透過國際聯盟製造和平幻覺,以鞏固巴黎和會所形成的「新秩序」。國際聯盟對日、德、義的侵略行動不但未加制止反而縱容包庇,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
◎歐洲國家的革命浪潮

十月革命的勝利促進了歐洲國家工人運動、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以及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高漲。1918~1923年間,歐洲掀起了革命浪潮,震撼著各國資產階級的統治。這一連串的群眾抗爭、武裝起義匯合成為衝擊資本主義制度的革命洪流、激化了社會矛盾,進一步加深了帝國主義的全面危機。

蔓延全球的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24日,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突然崩潰,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嚴重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迅速向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蔓延,在經濟危機打擊下,人民的生活水準明顯下降,失業成了廣為流行的瘟疫。工人罷工此起彼伏、中小資產階級掀起陣陣抗議聲浪。

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
◎朝鮮爆發反日示威遊行

「三一運動」雖然屬於自發抗爭,缺乏統一領導加上力量對比懸殊,最終失敗,但仍打擊了日本在朝鮮的殖民統治,迫使日本不得不撤換總督,將「武斷政治」改為「文化政治」,在經濟上做出某些讓步。

土耳其的全民抵抗運動
在鄂圖曼帝國的廢墟上,土耳其完成了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並建立了新的民族國家。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解放運動贏得勝利的一種模式的典型代表。

印度的驅逐殖民者抗爭
1919年3月18日,殖民當局頒布一項由英國法官羅拉特為首制定的鎮壓印度民族運動的法案。該法案授予總督特別全權,可對認為有嫌疑的人加以逮捕、搜查,不經審訊予以監禁,被捕者不得請律師辯護,從而激起印度各階層人民的抗議,展開了大規模的反英抗爭。

阿根廷民眾的罷工抗爭
1919年1月初,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人舉行罷工時遭英國華森公司冶金廠資方雇傭的暴徒槍殺。1月7日,又一家工廠舉行工人集會時,遭到警察開槍鎮壓。9日,爆發全市總罷工,20萬工人為死難戰友舉行葬禮時又遭軍警射擊。工人壓抑的怒火徹底爆發,他們與軍警展開激烈的巷戰並獲得了勝利,控制該市好幾天。後來,軍隊調來大砲轟炸工人們占領的地方、炸毀了街壘、拘捕了罷工工人,起義於1月15日被殘酷鎮壓,死難達數千人。這一慘案在阿根廷歷史上被稱為「流血週」。

當我們回首歷史,不應忘記戰爭帶來的破壞和災難,
以及世界各個國家和人民為勝利所付出的沉重代價。

本書特色

本書綜合海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解密資料,在專家的指導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演變為主軸,貫穿了主要歷史時期、戰場、戰役和重要軍政人物,多角度呈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恢宏畫卷。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