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宗教改革、觀念對決與國族興衰【全套三卷】(第一部華文界認識清教徒如何影響世界的宏觀大作) | 拾書所

大光:宗教改革、觀念對決與國族興衰【全套三卷】(第一部華文界認識清教徒如何影響世界的宏觀大作)

$ 1,440 元 原價 1,600

大分流、大革命、大變局
從歐洲到新世界,再到華夏大陸,清教徒締造了現代世界的形成!
清教徒不只信仰虔誠,更富於創新與反抗,更善於組織社區、建立社會,
契約精神、法治社會及憲政國家,皆來自於清教徒追求自由的歷史!
不了解清教徒文化,就無法真正了解歷史的變化與文明秩序的核心價值!

★★華語世界第一部綜論清教徒歷史及英美保守主義思想的宏觀史著★★
★★深入分析西方基督教文明,如何影響近代世界歷史發展★★

**********

【本書焦點】

◎宗教改革運動孕育的基督新教精神與清教徒文化,
如何催生法治社會及憲政國家,奠定現代文明的秩序基礎?

◎歷經啟蒙運動,追求自由、平等普世價值的歐陸國家,
為何會在近代發生一系列大革命,最終陷入極權主義的災難?

◎近代中國面對「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多次推動「西化」改革,
為何總是以失敗收場,最終淪為無神論的共產專制國家?

**********

《大光:宗教改革、觀念對決與國族興衰》全書分為三卷,以宏觀的視野描繪了英美、歐陸及東亞(中國及日本)三地,自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以來的五百年歷史變化。

這些歷史變化包括了:宗教改革之後,日內瓦、荷蘭等小國的獨立,與英國與美國「清教徒秩序」的建立;啟蒙運動後的歐洲大陸,歷經法國大革命到俄國大革命的百年動亂,如何引發世界大戰,並最終催生了極權主義的災難;還有近代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所面臨的西力入侵,與相應而生的社會轉型。

本書雖分為獨立的三卷,但以一個相同的主題使三卷得以連貫為完整的長篇史詩,即——清教徒的觀念秩序及追求自由的保守主義思想,如何影響歷史走向,最終推動了法治社會及憲政國家的建立,奠定了現代世界秩序的基礎。

■近代世界的歷史「大分流」,始於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而非地理大發現!

近代世界歷史的開端,應該從十六世紀初的宗教改革運動談起,而非哥倫布發現美洲新世界的「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起源於馬丁‧路德批判舊教會的腐敗,之後陸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基督教派別,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便是以喀爾文為首的歸正宗(Reformed church)。

喀爾文思想從十六世紀開始傳播至西歐各地,他在英格蘭地區的追隨者被稱為「清教徒」(Puritan);在蘇格蘭地區的追隨者,則建立了「長老會」(Presbyterian church)。直至十七世紀,在歐陸各地及北美大陸,形成了大大小小各種由清教徒與長老會信眾所組建的社區共同體,他們的「觀念秩序」形成了強大的社會力量,開啟了歷史邁向現代化進程的序幕。

■清教徒的觀念秩序,是推動歷史進步、社會轉型、邁向現代世界的關鍵!

觀念秩序(Ethos)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使用的政治學概念,意指一個社區、國家的信仰傳統與公共精神,也就是一般常民所依循的社會倫理規範,而非高深的哲學思想或理論;現代的美國詩人及思想家艾略特(T. S. Eliot)更進一步指出,「人民的觀念秩序,決定了從政者的行為好壞」。

本書是華語世界第一部將清教徒觀念秩序、精神和心靈秩序與英美保守主義政治哲學融會貫通的著作;並主張現代民主政治與自由社會運作的基礎,均源自於清教徒樸素的觀念秩序,及衍生的各種哲學思想與政治觀念,包括了權力制衡、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等重要的概念。

最早提出這些觀念的思想家或學者,都是清教徒或是與清教徒文化關係密切的英國或蘇格蘭人。因此可以說,清教徒文化是西方社會轉型、發展為現代社會的重要關鍵。

■國族興亡,才能有效地掌握文明秩序的核心價值,反思歷史興衰

本書從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出發,全面分析英美清教徒傳統的核心價值,並以此批判歐陸與中國現代化失敗經驗。作者認為,唯有透過清教徒的精神及文化,才能掌握西方以基督教文明為核心所建構的世界秩序,進而有效地理解近代國家興衰的脈絡,反思自身社會的不足與局限。

作者認為,清教徒的歷史對於歷經白色恐怖及黨外運動的臺灣社會而言,更有著特殊的歷史情感與意義。「大光」一詞出自聖經,象徵了世人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絕望中祈求希望的時刻。相信本書能帶給臺灣及使用華語的讀者,一個有別於傳統史觀的全新歷史圖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