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與僧侶:我在京都的一年 | 拾書所

淑女與僧侶:我在京都的一年

$ 357 元 原價 420
城市,不會只有一種表情
女性的京都、禪風的京都、生活的京都,
勾勒出古都最不一樣的風華!

皮科.艾爾與日本的第一次接觸,是在一次飛往東南亞的途中夜宿成田機場附近。十月清澈微寒的清晨預告著冬天即將來臨,而天空中散溢出的那股透澈潔淨讓作者驚訝於它與阿爾卑斯山的天空竟是如此地相似。走在狹窄的巷弄裡,宛如走進一處藝廊:沉靜、平和、萬事萬物無不適得其位。

在皮科.艾爾看來,日本有許多的特質和英國很接近:坐落在濃蔭山丘中的小村子,有著舒適樸實的格局;自我封閉、自我聚集,像是寒冷的灰色閣樓地;一種客氣的超然離群感,還有,一種禮貌導致的冷漠……。一種集體性自制性的華麗包裹底下是狂野、激烈與冒險,就像入夜後的髒亂、遊民、性的挑逗等,是在白天絕對見不到的面貌。

對日本的初次淺嚐,喚醒了一直以來存留在作者心中那似遠還近的親近感,似乎有個奇妙的關係將他拉向這些未曾相識的人與地。幼年記憶裡,只要看到葛飾北齋的農民圖,或者川端康成小說中冷冽、淒美的世界,就感受到一種滲透性的認同;他深深地受到日本的吸引!

於是,他決定給自己一次機會”測試”那個久藏的、想像中的日本,是否僅僅是私人的情感的日本?再者,將自己丟在一個陌生地方,簡單、獨自生活,也是他的生活信仰,日本似乎是個理想地點。一九八七年,不讓自己有任何找退路的藉口,他索性買了一張單程機票,沒有計畫、沒有認識的人、沒有住宿的地方;同樣是清澈冷淨的秋天,他,淋著雨,站在京都的一間小寺廟外頭,迎面招呼他的是個患白化症的光頭和尚……

寺廟的生活以一種日本才有的精準和體貼,悠緩而平靜地進行著:早上六點鐘,鐘聲伴著吟誦佛經的低啞聲被鈴鐺的銀鈴給打斷、接著是啪搭啪搭的腳步聲、第一道晨光裡的早餐、中午老和尚帶著狗去散步。夜晚,當城市沉睡,走入夜色中的街道,電話亭裡貼滿性煽動的上空女郎廣告、頂著亂髮衣冠不整的遊民紛紛現身湧進人行道騎樓,依舊有秩序且自制。對照之下,白天,寺廟可是最荒蕪的地方了:兩個僧侶、一隻狗,還有作者。

作者從寺廟生活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同時,他也儘量融入京都的常民生活中,從禪宗的接觸、與在地家庭的互動,甚至是參加在京都的外國團體的聚會。他尤其試圖從日本女性文學的角度爬梳京都在日本文學的位置和影響力。他發現,京都的主題和情緒都是極端女性化的,是一種細緻的抒情,此種女性陰柔的描寫,遠的如清少納言、三島由紀夫、安部公房、大江建三郎的身上可見;直到近代的谷崎潤一郎和川端康成,也都是奉獻給個人的世界。

長久以來,羅曼史和宗教構成一種加倍的東方吸引力。在京都,這裡是建築在宏觀棋盤上的城市,而如今卻也是代表著這國家所有女性藝術的城市,如和服、花道和藝妓的中心。「每個城市都有它的性別,京都完全是女性。」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