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年前,荷蘭末代台灣長官揆一率領1千餘名荷蘭守軍,苦守熱蘭遮城9個月,頑抗2萬5千名鄭成功襲台大軍的激戰實況
本書特色
350年前,台灣島上爆發首次政權攻防戰
1661年4月底,中國國姓爺(鄭成功)在滿清朝廷重重剿殺下,率領兩萬五千大軍渡海襲台,荷蘭末代台灣長官揆一不甘屈服,憑藉手頭僅有的一千餘名荷蘭守軍,苦守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頑抗,雙方激戰、談判又激戰,對峙了九個月,揆一才在必敗無疑的形勢下獻城投降,台灣從此脫離西方商業殖民勢力,被捲入至今難以拔脫的中國內戰漩渦。
千夫所指的揆一,忍辱寫下這本台灣答辯書
揆一率領部眾返回巴達維亞後,立即遭起訴,被判處死刑、財產充公,最後改判終身監禁在僻遠小島Ay,在島上度過八年悲苦的流放歲月後,才在親友奔走下獲得特赦,返國前夕(1675年),揆一以匿名形式出版本書,替自己背負的喪失台灣之罪名,提出最鏗鏘有力的答辯書,更為這場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戰役,留下不朽的歷史見證。
絕無僅有的珍貴文獻,再現荷蘭殖民當局的苦惱與應對
本書是第一手文獻中唯一以這場戰役為主題的專著,從交戰一方荷蘭統帥揆一的角度,完整敘述戰爭爆發前夕的整體情勢,以及雙方交戰的實際經過,透過這一敘述,讀者不僅可以清楚瞭解島上荷蘭當局所面臨的困難與決策過程,也能跳脫習慣上從中國鄭成功角度所看到的「收復」台灣,改從島上荷蘭長官的立場來認識鄭成功「攻台」的始末。
藉揆一之筆,我們窺見台灣先祖的隱約身影
站在當時島上最高統帥揆一身旁,我們隨著他的眼光四下梭巡,看見早期台灣人的身影:兵荒馬亂下,富裕、有名望的漢人移民各自選邊站,有人向荷蘭長官密告,有人對國姓爺通風報信,沒錢沒勢的漢人移民則隨風飄蕩,或是逃回中國,或是留下來拚命保全畢生心血;原住民則在威脅利誘下,淪為島上強權的馬前卒,時而幫荷蘭人鎮壓漢人起義,時而替漢人攻打落難的荷蘭人,台灣最初主人的地位與尊嚴蕩然無存。
歷久彌新的經典,唯一流通的漢文譯本
本書目前有德、法、日、英、漢等語的譯本;其中,英譯本有三種,日譯本也有三種,漢譯本則有四種。今年適逢1662年荷蘭人撤離福爾摩沙、國姓爺攻佔台灣的350周年,前衛出版社特推出《被遺誤的台灣》的第五種最新漢譯本,並委請中央研究院台史所研究員許雪姬教授撰寫導讀,以彰顯本書的不朽經典地位,讓這本與台灣命運密切相關的書籍,得以漢譯本的面貌重新在島上流通。
本書特色
350年前,台灣島上爆發首次政權攻防戰
1661年4月底,中國國姓爺(鄭成功)在滿清朝廷重重剿殺下,率領兩萬五千大軍渡海襲台,荷蘭末代台灣長官揆一不甘屈服,憑藉手頭僅有的一千餘名荷蘭守軍,苦守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頑抗,雙方激戰、談判又激戰,對峙了九個月,揆一才在必敗無疑的形勢下獻城投降,台灣從此脫離西方商業殖民勢力,被捲入至今難以拔脫的中國內戰漩渦。
千夫所指的揆一,忍辱寫下這本台灣答辯書
揆一率領部眾返回巴達維亞後,立即遭起訴,被判處死刑、財產充公,最後改判終身監禁在僻遠小島Ay,在島上度過八年悲苦的流放歲月後,才在親友奔走下獲得特赦,返國前夕(1675年),揆一以匿名形式出版本書,替自己背負的喪失台灣之罪名,提出最鏗鏘有力的答辯書,更為這場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戰役,留下不朽的歷史見證。
絕無僅有的珍貴文獻,再現荷蘭殖民當局的苦惱與應對
本書是第一手文獻中唯一以這場戰役為主題的專著,從交戰一方荷蘭統帥揆一的角度,完整敘述戰爭爆發前夕的整體情勢,以及雙方交戰的實際經過,透過這一敘述,讀者不僅可以清楚瞭解島上荷蘭當局所面臨的困難與決策過程,也能跳脫習慣上從中國鄭成功角度所看到的「收復」台灣,改從島上荷蘭長官的立場來認識鄭成功「攻台」的始末。
藉揆一之筆,我們窺見台灣先祖的隱約身影
站在當時島上最高統帥揆一身旁,我們隨著他的眼光四下梭巡,看見早期台灣人的身影:兵荒馬亂下,富裕、有名望的漢人移民各自選邊站,有人向荷蘭長官密告,有人對國姓爺通風報信,沒錢沒勢的漢人移民則隨風飄蕩,或是逃回中國,或是留下來拚命保全畢生心血;原住民則在威脅利誘下,淪為島上強權的馬前卒,時而幫荷蘭人鎮壓漢人起義,時而替漢人攻打落難的荷蘭人,台灣最初主人的地位與尊嚴蕩然無存。
歷久彌新的經典,唯一流通的漢文譯本
本書目前有德、法、日、英、漢等語的譯本;其中,英譯本有三種,日譯本也有三種,漢譯本則有四種。今年適逢1662年荷蘭人撤離福爾摩沙、國姓爺攻佔台灣的350周年,前衛出版社特推出《被遺誤的台灣》的第五種最新漢譯本,並委請中央研究院台史所研究員許雪姬教授撰寫導讀,以彰顯本書的不朽經典地位,讓這本與台灣命運密切相關的書籍,得以漢譯本的面貌重新在島上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