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嘉」園 | 拾書所

豐收「嘉」園

$ 252 元 原價 280
有熱情才是溫柔;有勇氣才能自由。──《我是油彩的化身》
 
嘉義市,古名「諸羅山」,因古城形狀如桃,又名「桃城」。作為開發最早的行政區之一、全國知名的「民主聖地」,嘉義市過去在以城市競爭為主的潮流中顯得步履沉重。但不跟別人拼硬體,嘉義市用軟實力迎來屬於自己的豐收九年,就如描寫臺灣一代畫壇巨擘陳澄波先生的音樂劇中的名句,嘉義市用「溫柔的勇氣」,重新以人文城市贏回千秋。
 
「美而低調」,是作家鍾文音在《甜蜜的亞熱帶》一書中,給她所鍾愛的嘉義市下的註腳。的確,這座全臺第二小的城市,似乎總有自己一派優閒的步調,讓人彷彿有種置身時空膠囊的錯覺,自1994年人口數突破26萬以來迄今,人口竟僅增加1萬多人,讓人在享受其舒適靜謐的氛圍之中,也不免擔心這座小而美的城市,是否發展過陷入停滯?是否難以適應以城市競爭為主的世界潮流?
 
但作為臺灣「民主聖地」,擁有充滿生命力、關心家鄉的市民,又是臺灣開發最早行政區之一,以及嘉義次都會區的政經中心,嘉義市的發展絕不該僅止於此,而這幾年,嘉義市也似乎迎來了他們厚積薄發的豐收期。
 
從2008年的國慶煙火、2009年的全國科展到2010年的台灣燈會,再到2011年6月30日台灣首次取得主辦權的世界管樂年會,嘉義市正在蛻變。「過去不可能在嘉義市的都發生了,」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主任祕書蔡有築興奮地告訴我們。
 
除了這些吸睛的活動,嘉義市這幾年還有更多深層的改變與進步,這些代表嘉義市的光榮事蹟,有前人的累積,也有活在當下者的努力,義大利著名的歷史學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曾經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而將這些光榮與過程銘記下來,成為屬於全體嘉義市民的禮物、給後繼者借鑒,自然是我們當代人責無旁貸的責任,也是關心台灣城市發展的《遠見雜誌》無可迴避的挑戰。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