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臺灣人稱法國為法蘭西,法國人為「西仔」,法軍攻台為「西仔反」,「走西仔反」則是為了躲避戰亂;法國艦隊封鎖北臺期間,使得臺灣茶葉無法輸出,茶商因此只能「泡茶」乾著急,回應了等待法軍封鎖解除的無奈。
來自英國的在臺茶商德約翰以日記記錄1884年的秋天到1885年春季,法艦圍堵臺灣6個月的時間中,身處北臺灣的經歷與感受。它提供了一百多年前臺灣在清法戰爭的種種情況,而作者兼譯註者陳政三,以詳實的考據和所補充的大事記、小故事,讓我們對清法戰爭中法軍侵台事件、當時臺灣的經貿狀況和社會環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西仔反」是臺人對1884年法軍侵台的記憶,要「走」是為了躲避戰事的災害,而「泡茶」正回應了等待法軍封鎖解除的無奈。這是一段回憶的古今對話。
德約翰以日記手札的方式描述1884年的秋天,法國圍堵臺灣的這6個月的時間中,作者與身處北臺灣的外國人在此次戰爭中的經歷與感受,以及和當地中國人的互動情形,對當時外商在臺的貿易和臺灣主要外銷商品的狀況都有所記述。並且對孫開華在治軍和待民的處事上,與劉銘傳在戰事的貢獻給予不同的評價。它提供了一個百多年前臺灣在地外商、本地居民對中法戰爭的臺灣戰事的視野,也可就此了解當時臺灣經濟作物對外貿易的情況。而譯述者陳政三先生,以詳實的考據和所補充的小欄、大事記和更讓我們對中法戰爭中法軍侵臺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對當時臺灣的經貿狀況和社會環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