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置臺北城:循著學者的路人視角,從公園裡的銅馬出發,探勘百年首都的空間、權力與文化符號學 | 拾書所

錯置臺北城:循著學者的路人視角,從公園裡的銅馬出發,探勘百年首都的空間、權力與文化符號學

$ 356 元 原價 450

美國漢學研究最高榮譽列文森大獎(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得獎力作 
臺北通的首都行腳偵探物語

本書以優美文辭考察臺北城公共景物所呈現出來的文化與歷史意義。地圖、公共藝術、公園、雕像等平時圍繞在我們生活四周的景物,儘管看似平凡無奇,但作者透過筆下爬梳,將其中曲折堆疊的歷史真相挖掘出來。每個時代的臺灣統治者對不同文化各有偏好,有的被官方肯定推崇,有的則遭貶抑、湮滅、扭曲,因而塑造出臺北城撲朔迷離的歷史。外國學者眼中的臺北是什麼樣的風景?本書以豐富的歷史圖片及細膩筆觸,呈現寶島首都自清末以來直到二十一世紀後現代大都會的多重身分轉變歷史。作者是一位「臺北學」專家,善於利用圖片說故事,以層層推展方式,撥開模糊的歷史外皮。在他眼中,臺北的地圖、照片、街道、交通、城門、公園、公共藝術等,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物件,皆有其背後意義及所承受的意識形態。

本書主要分為七個章節,彼此並無年代及空間的互相關連。前兩章主要藉數百年來的視覺媒介敘述臺北歷史變遷;第三章則描繪臺北城市交通模式;而最後四章則著重臺北市內的小區塊以及古今的轉換。此外,作者發現,城市內的雕像來來去去,例如蔣介石的銅像陸續被撤換,而二二八公園內的青銅馬,現在則成了孩子的玩具。最後更特闢一章「海中島嶼上一座城市公園裡的一匹馬」研究這匹青銅馬從何而來?為何在這?身上圖騰的意義?是什麼力量導致文化物件被重視、輕忽甚至摧毀?作者從臺灣相關的文獻資料中尋求答案,進入表面之下的社會文化深層意涵。

對外國人士而言,這是一本認識臺北的入門書;對於生長在臺灣、臺北的人來說,這是一本能讓我們重新審視身旁一景一物的首都文化歷史精采導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