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取得成功的只是少數的幾個講究高效率的人,他們是一小部分有著想要不斷自我發展野心和堅強意志力的人。──赫伯特.牛頓.卡森
每一個勝利者身上都有傷痕。
如果一個人終其一生只為錢,那麼他依然會是一個窮光蛋。無論是在幸福面前還是在生命的價值面前,他都是一個窮光蛋。
每一個美國人都有想成為領導者的雄心壯志,這一點很值得讚賞。而這種精神的付於實踐,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美國,乃至美國人在當今世界的霸主地位。本書將結合25位世界最傑出領袖的成功解密向讀者揭示贏得領導力的具體方法和途徑,以期對大家有所幫助。本書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討如何贏得領導力的原則方法;第二部分將結合實例,簡要、精闢分析25位卓越的世界級領袖是如何登頂,實現其成功之路的。
本書的作者卡森先生是整個大不列顛公認的、最了不起的商業作家和商人。他在美國時豐富的人生閱歷使他對美國的商業和商人有著非常透徹的瞭解。他並不是一個愛空想的理論家。他是英國最資深的商業人員培訓師。他自己也建立了成功的公司。因此,已經成為領導人的他深諳其道。而我們廣大的讀者朋友只需輕鬆地翻動幾頁紙,就可以找到答案。卡森將以最引人入勝的方式向你揭秘領導的藝術。
1869年9月23日,赫伯特.牛頓.卡森出生於安大略省奧德薩市。他的父親威斯利.卡森牧師是一名衛斯理公會的傳教士,他的母親是伊莉莎白.傑克遜。由於卡森的父親工作的關係,他們一家總在搬家,一直沒有安定下來。在曼尼托巴省住了幾年之後,就在梅蒂斯叛亂爆發之前,他們一家於1880年又回到了安大略省。由於沒有受到過正式的學校教育,卡森只有從他所處的環境中汲取知識的養料。1890年,卡森來到維多利亞學院,打算學習哲學,但是卻機緣巧合地被授予神學獎學金。1892年,卡森大學畢業了,並取得了雙學位。
在卡森23歲的時候,他被授予衛斯理公會牧師一職。但是不久之後,他就因宣傳異端邪說而被指控,在被判有罪之後,卡森就辭去了牧師的職務。後來,到了1893年,卡森又搬到了波士頓,並在波士頓的出版業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在波士頓工作期間,移民們的貧困生活吸引了卡森的注意力。在貧民區裡,他目之所及的狀況讓他感到如此地震驚,他決心做一名社會學家。由於反對戰爭,卡森被他的追隨者遺棄,於是他又搬到了田納西州的拉斯金殖民地:一家社會主義公社。在公社生活了6個月後,他又再次離開了。
「最終取得成功的只是少數的幾個講究高效率的人。他們是一小部分有著想要不斷自我發展野心和堅強意志力的人。」(卡森)
就在他遷居到紐約之前,卡森與莉蒂亞.金斯米指揮官結為連理,並開始在《紐約晚報》工作。之後,他又在約瑟夫.普利茲所經營的報紙《紐約世界》工作了一段時間。在他作為記者的職業生涯中,卡森採訪了很多人,諸如格羅夫.克里蘭夫總統,義大利發明家馬可尼,發明家特斯拉.尼古拉,科學家湯瑪斯.愛迪生,以及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等等。卡森的第一本書《浪漫的鋼鐵:千百萬富翁的故事》出版於1907年。作者於書中詳細地描述了19世紀末期美國鋼鐵工業的崛起。1910年的時候,卡森又寫了一本書,名為《電話的歷史》。在這本書的序言中,他這樣寫道,「短短的35年,如此迅速!剛剛誕生不久的電話就已經完全長大。300萬部電話現在已散佈在美國以外的很多國家,就在電話的誕生地美國本土也已有了700萬部電話。」
1914年,卡森告老還鄉,回到了英格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卡森做了很多場有關工廠管理的報告和講座。他一個人身兼數職,自編自導,創建了報紙《效率》。他就這樣一直工作到1950年,那個時候他正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斐濟作巡迴演講。就在他回到薩里諾伍德的家鄉後不久,1951年9月4日卡森去世了。
人本沒有宿命。通常對於我們來說,無論好與不好,都是我們作為或者不作為的結果。
赫伯特.牛頓.卡森經典語錄:
商業中總是存在著鬥爭,商業路上總是佈滿了荊棘和眾多的競爭對手。除了那條通往失敗的寬闊之路,商業中也從來就沒有坦途。每一次偉大的勝利都是靠艱苦的鬥爭得來的,每一個勝利者身上都佈滿了傷痕…。最終取得勝利的正是那些為數不多的講究效率的人。他們這些人擁有著不斷完善自我的野心和堅強的意志力。
一直以來,善良都是一種財富。一個友好、有用、坦率的人也許永遠不會擁有名望,但是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會尊敬他、愛戴他。他已為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將會擁有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決定商業勝敗的並不是其規模。一些擁資50萬美元的公司其淨利潤要高於那些擁資500萬美元的公司。因此,如果沒有效率與之相隨,規模只是一種羈絆。
一個人在處理人事關係的過程中,有三種情感切不可有,即恐懼、厭惡以及蔑視。如果一個人對人感到恐懼,他就無法控制人。如果一個人對人感到厭惡甚至藐視,他也就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他人。他絕不能對人唯唯諾諾,也不能嘲笑人。他必須做到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
一般人把生活視為麻煩,其一生都處在一個憤怒的緩慢釋放狀態。通常情況下,他不會去學習如何區分麻煩與困難,除非有一天,某種真正的麻煩徹底地擊垮他。他經常會無病呻吟。直到真正的疾病來襲,他才能知曉麻煩與困難之區別。
「最終取得成功的只是少數的幾個講究高效率的人。他們是一小部分有著想要不斷自我發展野心和堅強意志力的人」
每一個勝利者身上都有傷痕。
人本沒有宿命。通常對於我們來說,無論好與不好,都是我們作為或者不作為的結果。
如果一個人終其一生只為錢,那麼他依然會是一個窮光蛋。無論是在幸福面前還是在生命的價值面前,他都是一個窮光蛋。
每一個勝利者身上都有傷痕。
如果一個人終其一生只為錢,那麼他依然會是一個窮光蛋。無論是在幸福面前還是在生命的價值面前,他都是一個窮光蛋。
每一個美國人都有想成為領導者的雄心壯志,這一點很值得讚賞。而這種精神的付於實踐,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美國,乃至美國人在當今世界的霸主地位。本書將結合25位世界最傑出領袖的成功解密向讀者揭示贏得領導力的具體方法和途徑,以期對大家有所幫助。本書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討如何贏得領導力的原則方法;第二部分將結合實例,簡要、精闢分析25位卓越的世界級領袖是如何登頂,實現其成功之路的。
本書的作者卡森先生是整個大不列顛公認的、最了不起的商業作家和商人。他在美國時豐富的人生閱歷使他對美國的商業和商人有著非常透徹的瞭解。他並不是一個愛空想的理論家。他是英國最資深的商業人員培訓師。他自己也建立了成功的公司。因此,已經成為領導人的他深諳其道。而我們廣大的讀者朋友只需輕鬆地翻動幾頁紙,就可以找到答案。卡森將以最引人入勝的方式向你揭秘領導的藝術。
1869年9月23日,赫伯特.牛頓.卡森出生於安大略省奧德薩市。他的父親威斯利.卡森牧師是一名衛斯理公會的傳教士,他的母親是伊莉莎白.傑克遜。由於卡森的父親工作的關係,他們一家總在搬家,一直沒有安定下來。在曼尼托巴省住了幾年之後,就在梅蒂斯叛亂爆發之前,他們一家於1880年又回到了安大略省。由於沒有受到過正式的學校教育,卡森只有從他所處的環境中汲取知識的養料。1890年,卡森來到維多利亞學院,打算學習哲學,但是卻機緣巧合地被授予神學獎學金。1892年,卡森大學畢業了,並取得了雙學位。
在卡森23歲的時候,他被授予衛斯理公會牧師一職。但是不久之後,他就因宣傳異端邪說而被指控,在被判有罪之後,卡森就辭去了牧師的職務。後來,到了1893年,卡森又搬到了波士頓,並在波士頓的出版業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在波士頓工作期間,移民們的貧困生活吸引了卡森的注意力。在貧民區裡,他目之所及的狀況讓他感到如此地震驚,他決心做一名社會學家。由於反對戰爭,卡森被他的追隨者遺棄,於是他又搬到了田納西州的拉斯金殖民地:一家社會主義公社。在公社生活了6個月後,他又再次離開了。
「最終取得成功的只是少數的幾個講究高效率的人。他們是一小部分有著想要不斷自我發展野心和堅強意志力的人。」(卡森)
就在他遷居到紐約之前,卡森與莉蒂亞.金斯米指揮官結為連理,並開始在《紐約晚報》工作。之後,他又在約瑟夫.普利茲所經營的報紙《紐約世界》工作了一段時間。在他作為記者的職業生涯中,卡森採訪了很多人,諸如格羅夫.克里蘭夫總統,義大利發明家馬可尼,發明家特斯拉.尼古拉,科學家湯瑪斯.愛迪生,以及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等等。卡森的第一本書《浪漫的鋼鐵:千百萬富翁的故事》出版於1907年。作者於書中詳細地描述了19世紀末期美國鋼鐵工業的崛起。1910年的時候,卡森又寫了一本書,名為《電話的歷史》。在這本書的序言中,他這樣寫道,「短短的35年,如此迅速!剛剛誕生不久的電話就已經完全長大。300萬部電話現在已散佈在美國以外的很多國家,就在電話的誕生地美國本土也已有了700萬部電話。」
1914年,卡森告老還鄉,回到了英格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卡森做了很多場有關工廠管理的報告和講座。他一個人身兼數職,自編自導,創建了報紙《效率》。他就這樣一直工作到1950年,那個時候他正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斐濟作巡迴演講。就在他回到薩里諾伍德的家鄉後不久,1951年9月4日卡森去世了。
人本沒有宿命。通常對於我們來說,無論好與不好,都是我們作為或者不作為的結果。
赫伯特.牛頓.卡森經典語錄:
商業中總是存在著鬥爭,商業路上總是佈滿了荊棘和眾多的競爭對手。除了那條通往失敗的寬闊之路,商業中也從來就沒有坦途。每一次偉大的勝利都是靠艱苦的鬥爭得來的,每一個勝利者身上都佈滿了傷痕…。最終取得勝利的正是那些為數不多的講究效率的人。他們這些人擁有著不斷完善自我的野心和堅強的意志力。
一直以來,善良都是一種財富。一個友好、有用、坦率的人也許永遠不會擁有名望,但是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會尊敬他、愛戴他。他已為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將會擁有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決定商業勝敗的並不是其規模。一些擁資50萬美元的公司其淨利潤要高於那些擁資500萬美元的公司。因此,如果沒有效率與之相隨,規模只是一種羈絆。
一個人在處理人事關係的過程中,有三種情感切不可有,即恐懼、厭惡以及蔑視。如果一個人對人感到恐懼,他就無法控制人。如果一個人對人感到厭惡甚至藐視,他也就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他人。他絕不能對人唯唯諾諾,也不能嘲笑人。他必須做到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
一般人把生活視為麻煩,其一生都處在一個憤怒的緩慢釋放狀態。通常情況下,他不會去學習如何區分麻煩與困難,除非有一天,某種真正的麻煩徹底地擊垮他。他經常會無病呻吟。直到真正的疾病來襲,他才能知曉麻煩與困難之區別。
「最終取得成功的只是少數的幾個講究高效率的人。他們是一小部分有著想要不斷自我發展野心和堅強意志力的人」
每一個勝利者身上都有傷痕。
人本沒有宿命。通常對於我們來說,無論好與不好,都是我們作為或者不作為的結果。
如果一個人終其一生只為錢,那麼他依然會是一個窮光蛋。無論是在幸福面前還是在生命的價值面前,他都是一個窮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