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因果
作者的蔣經國論可能是中國第一部論述蔣經國的著作,六十年前抗日戰爭烽火初起,作者當起中央社的佔地特派員,主要游走在長江以南的第三戰區,才有機會與蔣經國相識相知。
五十年代以後作者與蔣經國的關係,是許多人最感興趣,但同時也是最難弄清楚的。從五十年代中期開始,作者成為台北與北京的溝通管道,他無非就是手在香港這塊地方,等待國共兩黨的和解,等到貧弱交加的晚年,才終於留下了「蔣經國不願當李後主」這樣的話。
歷史中的因緣往往是奇特的,因為這本書使得江南興起了寫蔣經國傳的想法,也因為這樣,讓他惹來了殺身之禍同時打亂了蔣經國的接斑計劃,讓李登輝得以接班。如果不是作者與蔣經國的相識,或許,今日台灣的領導人不會是今天的狀況了。
經國是一個懂得生命意義的人,在他案頭的書桌上,擺著一顆骷髏,他時常對之發呆,蓋有所會心的--想到我們將來的結果,不過如此,自該看破一點。
作者簡介
曹聚仁,字挻岫,於一九00年七月在江省浦江縣蔣畈村出生。一九一五年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並曾參與五四運動,後來成為國學大師章太炎的拜門弟子。
曹先生於一九二五年後歷任上海暨南、復旦等大專院校的講師及教授。
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日開始後,曹聚丘投筆從戎,出任戰地記者,曹氏在南昌與任保安處副處的蔣經國首次見面,兩人一見如故,曹並對蔣經國做了一個政治新人的專訪。一九四一年,曹聚丘因避戰亂遷居贛州,蔣經國親自登門,請求曹聚仁主持筆政。正氣日報於一九四一年十月一日正式創刊,以嶄新的面目出現,逐成為行銷廣泛的報紙。
曹氏原協議助蔣辦報半年,期限雖至,但此時正氣日報社遭日機轟炸,曹氏逐在蔣經國一再挽留之下,只好留了下來。兩人之間成為無話不談的莫逆之交。
曹氏與蔣經國二人合作共事有數年之久,曹氏對蔣經國的生活、思想等各方面均有相當了解。一九四八年曹聚仁的著作蔣經國論在上海出版;一九五三年在香港又重寫了蔣經國論,多面的展示了蔣經國的性格,並直言蔣經國的功與過,對蔣經國有褒有貶。
曹聚仁其後以香港為中心,以記者和學者身份居中溝通國共兩黨的床頭打床尾和,這中間起一定的緩和作用,無奈兩黨的芥蒂已深,曹聚仁未能達成目標,於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病逝於澳門鏡湖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