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世紀交接的轉捩點,不禁令人好奇:上一次的此時此刻,我們的先人在作些甚麼?蔡元培三十歲之前是典型的清朝文人,是寡母撫養長大力爭上游的孝子;中日甲午戰敗,戊戌維新流產,使他在三十到四十五歲,成了狂熱的革命黨人;民國初立,大破壞之後需有大建設,他選擇「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以報國,一條幽遠深邈的路途......我們就是他期待下的產物,這一代中國人應該是何面貌,才足以無愧此「典型在宿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