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幹喬,廣東省梅縣人,一九二四年春隨父赴廣州經營商業,同年五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三隊學習。一九二六年冬,赴莫斯科學習,接受托洛茨基的主張,成為當時所謂的「托派」,看似將往中國共產黨發展的背景,卻在一九三一年成為國民黨軍統十人團之一,參與籌組復興社。或許因為曾經信奉共產主義,他在特務組織中以研究反共政策著稱,一度受到戴笠的器重。然而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因企圖發展個人勢力而與戴笠決裂,此後才減少了對軍統活動的參與。抗戰期間,他在淳化、耀縣等地實行軍民一體的動員實驗,直到因病逝世為止,都心心念念著抗日戰爭的人力物力動員情形。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其一是由趙龍文以白話文為梁幹喬撰寫的傳記。其二是梁幹喬的遺作選輯,包含論文、散文、書信與詩,讀者可以從梁幹喬的遺作觀察、體會其人其史。其三是附錄,除了收錄梁幹喬之妻梁劉曉濂對他的追憶以外,也特別增補了梁幹喬一九三一年發表在《蘇俄評論》的長文〈回憶與展望〉,此文對於梁幹喬人生的轉變有多所著墨,可視為其回憶錄之一部分,與書中第一、第二部分相互對照,可讓讀者更加了解其從托派到國民黨的心境轉折,並窺見風雨飄搖的時代樣貌。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其一是由趙龍文以白話文為梁幹喬撰寫的傳記。其二是梁幹喬的遺作選輯,包含論文、散文、書信與詩,讀者可以從梁幹喬的遺作觀察、體會其人其史。其三是附錄,除了收錄梁幹喬之妻梁劉曉濂對他的追憶以外,也特別增補了梁幹喬一九三一年發表在《蘇俄評論》的長文〈回憶與展望〉,此文對於梁幹喬人生的轉變有多所著墨,可視為其回憶錄之一部分,與書中第一、第二部分相互對照,可讓讀者更加了解其從托派到國民黨的心境轉折,並窺見風雨飄搖的時代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