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代史上,陶希聖是一位政學雙棲的風雲人物。
自國民革命、北大教授、創辦著名「食貨學派」至「七七事變」,陶希聖投身中國現實政治,即捲入那個時代隱微複雜的權力漩渦,踏上一條亦沉亦浮的荊棘之路。長期以來,囿於意識形態所規定的認識要求以及敘述模式的影響,對陶希聖其人其事的詮釋和解讀,一直未能給予全面、客觀,乃至中肯的評價,從而影響了日後人們對在大革命潮流中「從政學人」的認知態度。
本書作者在挖掘大量第一手史料的同時,採用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即注重歷史事實的本原,以「求真求是」的理性分析,以及生動的敘事方式,來重新認識、評說這位重要的歷史人物,重現那一段非常豐富而又錯綜複雜的人物活動和歷史場景。
本書通過探討陶希聖的種種「心路歷程」和社會活動,不僅透視出亂世潛流下的書生參政之局限性何在,以及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知識與權力」在現實中互為衝突、消解的兩難處境,也透視出這一時段中國的思想和政治領域異常活躍、黨內黨際黨政鬥爭內外糾纏的複雜歷史場景。
這是一本對被長期忽略而又影響重大的歷史人物的探索性研究著作。
自國民革命、北大教授、創辦著名「食貨學派」至「七七事變」,陶希聖投身中國現實政治,即捲入那個時代隱微複雜的權力漩渦,踏上一條亦沉亦浮的荊棘之路。長期以來,囿於意識形態所規定的認識要求以及敘述模式的影響,對陶希聖其人其事的詮釋和解讀,一直未能給予全面、客觀,乃至中肯的評價,從而影響了日後人們對在大革命潮流中「從政學人」的認知態度。
本書作者在挖掘大量第一手史料的同時,採用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即注重歷史事實的本原,以「求真求是」的理性分析,以及生動的敘事方式,來重新認識、評說這位重要的歷史人物,重現那一段非常豐富而又錯綜複雜的人物活動和歷史場景。
本書通過探討陶希聖的種種「心路歷程」和社會活動,不僅透視出亂世潛流下的書生參政之局限性何在,以及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知識與權力」在現實中互為衝突、消解的兩難處境,也透視出這一時段中國的思想和政治領域異常活躍、黨內黨際黨政鬥爭內外糾纏的複雜歷史場景。
這是一本對被長期忽略而又影響重大的歷史人物的探索性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