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的今天,我們以生命作賭注呼籲乞丐救濟,是堅信只有站在人類愛,人道的立場才能指望問題的解決。只有愛可憐人之心,愛敵人之心,才能指望真正的天下泰平。--施乾
1923年(大正12年),一位24歲的台灣青年——施乾,放棄了令人稱羨的台灣總督府職務,以及大好前程,毅然投入台灣的乞丐救助事業,有別於以往的「施捨」觀念,施乾以「協助乞丐回歸正常社會」為出發,創辦了「愛愛寮」(今愛愛院前身)。
這樣的思維在當時代的台灣,是一項破天荒的行為,施乾受到台灣各界人士的支持與鼓勵,卻也多次承受了現實的經濟壓力。雖然施乾不幸在1944年因病去逝,但其所留下的,卻是對社會、對人類的貴重資產。在愛愛寮創立即將屆滿九十週年的今天,希望透過本書,讓我們再次思考我們所忽略的世界。
本書特色
◎一位台灣青年,為了拯救孤苦的社會底層,毅然投入乞丐救助事業。這不只是一位慈善家的個人傳記,更是屬於全台灣人的歷史記憶。
◎本書從全方位的角度,深入剖析施乾的世界。
◎除了瞭解過往的台灣社會現象外,更重要的是,生活在現在的我們該如何去思考相同的問題。
1923年(大正12年),一位24歲的台灣青年——施乾,放棄了令人稱羨的台灣總督府職務,以及大好前程,毅然投入台灣的乞丐救助事業,有別於以往的「施捨」觀念,施乾以「協助乞丐回歸正常社會」為出發,創辦了「愛愛寮」(今愛愛院前身)。
這樣的思維在當時代的台灣,是一項破天荒的行為,施乾受到台灣各界人士的支持與鼓勵,卻也多次承受了現實的經濟壓力。雖然施乾不幸在1944年因病去逝,但其所留下的,卻是對社會、對人類的貴重資產。在愛愛寮創立即將屆滿九十週年的今天,希望透過本書,讓我們再次思考我們所忽略的世界。
本書特色
◎一位台灣青年,為了拯救孤苦的社會底層,毅然投入乞丐救助事業。這不只是一位慈善家的個人傳記,更是屬於全台灣人的歷史記憶。
◎本書從全方位的角度,深入剖析施乾的世界。
◎除了瞭解過往的台灣社會現象外,更重要的是,生活在現在的我們該如何去思考相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