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俞大維何許人也?對現代年輕一輩來說,恐怕鮮有印象!
民國七十五年六月研究所畢業,分發到軍聞社服務。社長李元平是我新聞採訪寫作的啟蒙恩師,更是讓我有機會接觸、採訪這位一生不忮不求,清末名臣曾國藩的外曾孫,也是哈佛大學一九二一年班傑出校友,更是中華民國首位擁有雙博士學位、又是將軍、教授的前國防部長俞大維之推手。
俞老部長不僅因「八二三」一戰成名,而且更因「八二三」讓外國戰略軍事家,認識中國兵學寶典《孫子兵法》的奧妙。至情至性的俞大維,始終以「參謀官沒有姓名」自居,認為「八二三」是由於蔣中正總統英明領導,以及那些蹲在戰壕隨時付出生命鮮血的官兵與美方協助所致,一片丹心可表。
他總是喜歡贈書給有緣人,勸人多讀書。老人家常笑謂:「書中也許沒有黃金屋,但自有道理千萬般,至少不會讓人變成老骨董。」筆者在採訪俞部長的六年多時光裏,先後獲老先生《三字經》、《陳散原文集》、《曾文正公家書全集》、《馬歇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報告書》、《國防論》、《十一家註孫子兵法》、《顧炎武日知錄》上下兩冊等寶貴贈書,分享知識的喜悅。
但是每次拜訪時,記憶力奇佳的俞部長,總會語氣咄咄逼人,問你書看了沒有?或是峰迴路轉的巧妙談話,有無讀書立見真章。要是有涉獵,老先生總是開懷與人談個不停,並不時以有力的智慧之手,拍捶在人的肩膀上,雖然有時被他拍打會略感疼痛,但是能通過老先生的檢測,許多寶貴的人生哲理,源源的醍醐灌頂,讓人獲益無窮。如果,他洞悉獲書人或採訪者沒有充實準備,做足功課的話,不是耳朵聽不到,就是稱其身體不舒服,下次再約;或是顧左右而言其他,在不傷對方自尊使其知難而退。
寬容幽默、瀟灑豁達,廣植福田正是俞老部長的本性,臨終前猶不忘叮囑家屬,勿為後事安排而擾人,遺體火化所燒出舍利子、舍利花,豈止是慈悲心懷的結晶。但,老先生最大的遺願,就是羽化後一定要由長子揚和駕機,將其骨灰灑在金門海上,行禮之前務必要先飛慈湖陵寢與泰山陵寢,向蔣中正總統與陳誠副總統致最後的敬禮。筆者有幸隨行採訪見證此一感人情景,迄今仍歷歷在目,永難忘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徹悟生死大愛,與天地自然同在,永遠以身為蔣公手下一員打鐵匠為榮的「一代國士」俞大維,一生中不但沒有繳白卷,在人間更是瀟灑走一回。
恩師李元平將老部長的傳奇一生,完成《俞大維傳》,於民國八十一年元月五日問世,立即成為坊間的暢銷書,隨即再版付梓,在短時間內寫下國內出版界發行十幾版的記錄,回響熱烈,由此可見一斑。
就連對岸大陸「兩彈一星」科技之父錢學森、「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哲學研究所學者高山杉等名人,都對俞部長的貢獻與風範,讚譽不絕。
近年來,臺灣雖然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寫下「世界民主燈塔」的成就,但不管是在李登輝,或是陳水扁、馬英九執政,實難看到有像俞大維這種「敢言、敢行、敢當」,且品德高尚廉潔,為國家利益與人民福祉全力以赴的風骨官員,未嘗不是臺灣今日未能向上提升的關鍵。
由於《俞大維傳》已絕版,為勾起大家對這位傳奇人物的懷念,並作為人生觀建立與奮鬥的借鏡,奉恩師之命, 除對《俞大維傳》原文部分疏漏與錯誤之處, 加以補強校正外,並添增如今日沸沸揚揚、隨時有爆發南海衝突的問題,早在民國四十五年六月,俞部長就與美軍第二任協防司令殷格索研討,並獲美軍支持,簽請蔣中正總統同意派兵進駐南沙太平島,鞏固我南海主權等先知灼見,以及救劉安祺免軍法問罪、保住郝柏村官位、俞氏家族對兩岸的深遠影響與一些鮮為人知的史料故事,鮮活地讓俞大維部長走進讀者眼前,期能有所反思與啟發。
本書《一代國士俞大維》,堪稱是《俞大維傳》的2.0版,感謝恩師李元平的信任、羅順德將軍與莊威先生的資料提供、還有哈用‧勒巴克先生支持出版的決心,才能使本書能夠如期如質問世,實現筆者懷念與感激俞老部長的教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