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特的建築史
萊特事實上是被現代建築的學院派所排斥的。這使他有一種獨行俠的風格。縱橫建築界半個世紀,雖然特立於流派之爭以外,萊特依然傲然臨風,為一代代宗師樹立了典範。
萊特的作品並不在乎外型是不是好看,重要的是,這建築有沒有生命,能不能與居住者的心靈合而為一。萊特的建築有數百棟,但最有味道的還是他自己的那座塔里耶森。
建築是人類安頓生命的所在,人類對建築的需要就是空間。而空間又是與大自然不可分割的,因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就是這個緣故,萊特在建築中從來不用藝術品裝潢。建築的空間,自然的建材,與附屬在建築上的裝飾圖案,就可以滿足人類對建築環境的需要。並非他不喜歡藝術品,只是他不認為藝術品應該與建築物混在一起而已。
萊特最令人折服的,不只因他是個偉大的建築師,他豐沛的生命力亦令人讚嘆。他的事業在六十來歲時已走下坡,有段期間無法接任何的案子,僅靠徒弟的少許束脩支撐著過日子,看樣子人生從此無望,沒想到他竟能夠再度翻身,三分之二的作品都是在別人退休的年齡以後才完成的。直到以九十二高齡辭世的前夕,他仍辛勤工作,真是不知老之將至。
萊特基金會設立在鳳凰城的西塔里耶森,到那兒參觀,會發現萊特愈到晚年,愈傾向日式的禪淨味道,以未經雕琢、粗糙的岩壁做牆,家具的重心落低,窗台也故意壓低,充滿了詩的凝斂之美。
今天美國境內由萊特設計的建築,已有數十座改為紀念館,供世界各地的萊特迷參觀,由此可知他的魅力多麼不同凡響。
作者簡介
梅莉.希可絲特(Meryle Secrest)
於英國巴斯出生及受教育。她曾在美國及英國兩地任記者、編輯和評論家,並榮獲古根漢獎助金。著有《人生與我:布魯克斯傳》《藝評家貝倫森》《教育家克拉克》《畫家達利》四部傳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