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如此形容比莉.哈樂黛的演唱方式,She sang her heart out,把心都唱出來了。爵士樂迷都熟悉她的歌聲,搖滾樂迷中聽過她名字的也大有人在,因為U2合唱團1988年登上排行榜的單曲《哈林的天使》(Angel of Harlem)就是獻給她的。歌詞裡說「我在WBLS電台聽到天使的聲音」(”On BLS I heard the sound of an angel”)。天使的聲音聽起來像什麼,每個人的想像或許不盡相同。但可以確定的是,比莉的歌聲讓人聽過就不可能忘記。
她與其他爵士女歌手不一樣在哪裡?在於「滄桑」。她沒有艾拉.費茲傑羅(Ella Fitzgerald)13項葛萊美獎的肯定,她不像莎拉.沃恩(Sarah Vaughn)出身音樂家庭,從小就學鋼琴;她不若南西.威爾森(Nancy Wilson)不僅有葛萊美獎與艾美獎加持,1960年代她在Capitol旗下的銷售數字僅次於披頭四,這幾位名伶都活到90年代,南西.威爾森甚至到現在還在國家廣播電台主持爵士節目。比莉.哈樂黛死於1959年,死時幾乎是一無所有。
這樣一位藝人的生平,自然是傳記作家與出版商眼中的搶手商品,因此比莉的傳記多如牛毛(在亞馬遜網站搜尋比莉.哈樂黛相關書籍可以找到4,296個項目),最有名的一本是她的自傳《女士唱藍調》,由她本人與威廉.達夫提「共同」寫成。書中刻意寫成的訛誤甚多,或許也是促成哈樂黛傳奇的重要原因。
讀者手上這本《我們與比莉.哈樂黛》於2005年出版,作者茱莉亞.布萊克本不是第一次為他人作傳,她之前寫過題材包括在英國聖赫勒拿島流亡時的拿破崙、西班牙畫家哥雅以及19世紀末搬到澳洲與原住民同住的英國女記者黛西.貝茲(Daisy Bates)。這幾本書都混合了作者個人經驗與回憶,《我們與比莉.哈樂黛》也不是平鋪直述的傳記。作者因緣際會取得了珍貴的訪問稿,她給每個人一個獨立的章節,簡單為他們做身份介紹之後就讓他們現身說法,令讀者就像是坐在訪問者身邊,一起聽著受訪者道出往事。這是其他比莉.哈樂黛傳記沒有見過的,作者的巧思讓敘述更具說服力,而受訪者對同一事件的回憶有所出入,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本書也就無需建立於任何一種可能為真的事實版本。看似捕風捉影,但隨著章節進展,比莉.哈樂黛卻在字裡行間彷彿從鬼魂變成實體,連影子都出現了。
布萊克本在寫作本書過程所參考的幾本關於比莉的著作,以下簡單介紹提供讀者閱讀時的參考。
《比莉的藍調:比莉.哈樂黛的故事》(Billie’s Blues: The Billie Holiday Story)──約翰.奇爾頓(John Chilton),1989年出版。奇爾頓本人是職業爵士小喇叭手,不過他是以爵士方面的寫作聞名,除了比莉.哈樂黛之外,他還寫過多本爵士名人傳記,包括薛尼.貝雪(Sidney Bechet)、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和柯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等人。本書是所有哈樂黛傳記中出版年份相當早的一本。
《如果你無法自由,就當一個謎》(If You Can’t Be Free, Be a Mystery)──法拉.潔絲敏.葛里芬(Farah Jasmine Griffin),2001年出版。葛里芬是賓州大學英語系副教授,寫過多本與爵士或黑人種族文化相關的書籍。本書集結關於比莉.哈樂黛的論述以及對之前傳記作家的批評,但她自己曾說過,打從一開始,本書就無意朝正式傳記或音樂研究的路線發展。她堅持不把比莉當作悲劇性受害者,她觀察之前一些傳記的明顯事實錯誤,並分析錯誤的成因。舉例來說,比莉的母親被錯誤地描述成未成年懷孕生子的懵懂無知少女,以顯示出她的無助,然而事實上她就是與許多男人來往,這是她的生活型態。同樣的,比莉也被描述成受毒癮控制、等待男人拯救的悲劇性巨星。
《黛女士:比莉.哈樂黛的許多面貌》(Lady Day: The Many Faces of Billie Holiday)──羅伯特.歐米利(Robert O’Meally),1991年出版。歐米利是哥倫比亞大學英語與比較文學教授,也是爵士研究中心主任。本書的著眼點在於比莉.哈樂黛的歌唱事業,與其他傳記最大的不同處,是書中前面的部分以訪問、報導以及引述論及她的歌唱技巧。本書亦有作者親自編劇的同名紀錄片,曾經在美國公共電視台播映。
《向月亮許願》(Wishing on the Moon)──唐諾.克拉克(Donald Clarke),1994年出版。本書作者也幸運地取得大量訪問資料,再加上作者本人所作的調查,寫成這本內容相當豐富,頗受好評的傳記書。不過訪問內容是以穿插形式出現在行文之中,與布萊克本的版本不同。克拉克是音樂書籍作家,編著過《企鵝流行音樂百科全書》(The Penguin Encyclopedia of Popular Music),也寫過法蘭克.辛那區(Frank Sinatra)的傳記,目前在編寫藍調與民謠音樂的電子報。
本書特色
· 1. 符合目前與未來趨勢的議題行業。
· 2. 適合任何對品牌領域改進有興趣的人閱讀。
· 3. 作者是相關專業領域背景的從業員。
· 4. 清楚詳實的案例解析,。
· 5. 非常實用淺而易懂卻不失專業。
· 6. 是本兼教學功能與一般認識廣告的入門工具書。
她與其他爵士女歌手不一樣在哪裡?在於「滄桑」。她沒有艾拉.費茲傑羅(Ella Fitzgerald)13項葛萊美獎的肯定,她不像莎拉.沃恩(Sarah Vaughn)出身音樂家庭,從小就學鋼琴;她不若南西.威爾森(Nancy Wilson)不僅有葛萊美獎與艾美獎加持,1960年代她在Capitol旗下的銷售數字僅次於披頭四,這幾位名伶都活到90年代,南西.威爾森甚至到現在還在國家廣播電台主持爵士節目。比莉.哈樂黛死於1959年,死時幾乎是一無所有。
這樣一位藝人的生平,自然是傳記作家與出版商眼中的搶手商品,因此比莉的傳記多如牛毛(在亞馬遜網站搜尋比莉.哈樂黛相關書籍可以找到4,296個項目),最有名的一本是她的自傳《女士唱藍調》,由她本人與威廉.達夫提「共同」寫成。書中刻意寫成的訛誤甚多,或許也是促成哈樂黛傳奇的重要原因。
讀者手上這本《我們與比莉.哈樂黛》於2005年出版,作者茱莉亞.布萊克本不是第一次為他人作傳,她之前寫過題材包括在英國聖赫勒拿島流亡時的拿破崙、西班牙畫家哥雅以及19世紀末搬到澳洲與原住民同住的英國女記者黛西.貝茲(Daisy Bates)。這幾本書都混合了作者個人經驗與回憶,《我們與比莉.哈樂黛》也不是平鋪直述的傳記。作者因緣際會取得了珍貴的訪問稿,她給每個人一個獨立的章節,簡單為他們做身份介紹之後就讓他們現身說法,令讀者就像是坐在訪問者身邊,一起聽著受訪者道出往事。這是其他比莉.哈樂黛傳記沒有見過的,作者的巧思讓敘述更具說服力,而受訪者對同一事件的回憶有所出入,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本書也就無需建立於任何一種可能為真的事實版本。看似捕風捉影,但隨著章節進展,比莉.哈樂黛卻在字裡行間彷彿從鬼魂變成實體,連影子都出現了。
布萊克本在寫作本書過程所參考的幾本關於比莉的著作,以下簡單介紹提供讀者閱讀時的參考。
《比莉的藍調:比莉.哈樂黛的故事》(Billie’s Blues: The Billie Holiday Story)──約翰.奇爾頓(John Chilton),1989年出版。奇爾頓本人是職業爵士小喇叭手,不過他是以爵士方面的寫作聞名,除了比莉.哈樂黛之外,他還寫過多本爵士名人傳記,包括薛尼.貝雪(Sidney Bechet)、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和柯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等人。本書是所有哈樂黛傳記中出版年份相當早的一本。
《如果你無法自由,就當一個謎》(If You Can’t Be Free, Be a Mystery)──法拉.潔絲敏.葛里芬(Farah Jasmine Griffin),2001年出版。葛里芬是賓州大學英語系副教授,寫過多本與爵士或黑人種族文化相關的書籍。本書集結關於比莉.哈樂黛的論述以及對之前傳記作家的批評,但她自己曾說過,打從一開始,本書就無意朝正式傳記或音樂研究的路線發展。她堅持不把比莉當作悲劇性受害者,她觀察之前一些傳記的明顯事實錯誤,並分析錯誤的成因。舉例來說,比莉的母親被錯誤地描述成未成年懷孕生子的懵懂無知少女,以顯示出她的無助,然而事實上她就是與許多男人來往,這是她的生活型態。同樣的,比莉也被描述成受毒癮控制、等待男人拯救的悲劇性巨星。
《黛女士:比莉.哈樂黛的許多面貌》(Lady Day: The Many Faces of Billie Holiday)──羅伯特.歐米利(Robert O’Meally),1991年出版。歐米利是哥倫比亞大學英語與比較文學教授,也是爵士研究中心主任。本書的著眼點在於比莉.哈樂黛的歌唱事業,與其他傳記最大的不同處,是書中前面的部分以訪問、報導以及引述論及她的歌唱技巧。本書亦有作者親自編劇的同名紀錄片,曾經在美國公共電視台播映。
《向月亮許願》(Wishing on the Moon)──唐諾.克拉克(Donald Clarke),1994年出版。本書作者也幸運地取得大量訪問資料,再加上作者本人所作的調查,寫成這本內容相當豐富,頗受好評的傳記書。不過訪問內容是以穿插形式出現在行文之中,與布萊克本的版本不同。克拉克是音樂書籍作家,編著過《企鵝流行音樂百科全書》(The Penguin Encyclopedia of Popular Music),也寫過法蘭克.辛那區(Frank Sinatra)的傳記,目前在編寫藍調與民謠音樂的電子報。
本書特色
· 1. 符合目前與未來趨勢的議題行業。
· 2. 適合任何對品牌領域改進有興趣的人閱讀。
· 3. 作者是相關專業領域背景的從業員。
· 4. 清楚詳實的案例解析,。
· 5. 非常實用淺而易懂卻不失專業。
· 6. 是本兼教學功能與一般認識廣告的入門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