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十二位名家的腳步,
開拓跨越不同疆域和領域的生命經驗,
當人生有了深度,便能以全新的視角、無懼的勇氣,面對生活與未來。
閻雲談人文關懷
從醫學教育的角度,看人文素養在AI時代的重要性。
席慕蓉談文明與生態
回到蒙古原鄉的席慕蓉,發現游牧文化和家鄉特有的「鐵蹄馬」正逐漸消失,不禁反思:文明發展與自然生態,究竟何者更有價值?
張錯談英美詩歌發展
搭配歷史、文化知識來解讀中世紀到二十世紀的英美詩歌,梳理源流,詩人的言外之意,便能自然展現。
陳芳明談台灣文學史
從日治時期到1990年代,台灣文學呈現各階段社會的差異和發展,因此能啟蒙我們看待人間的不同視野,甚至發揮隱形的說服力,引領社會價值提升。
蔡明亮談電影與生活
蔡明亮、李康生經歷疾病的不適,決定重新開啟山居生活,並透過電影創作表達他們的生命。
張正傑談西洋古典樂
當古典樂與京劇、美食、戰地坑道結合,會擦出什麼火花?張正傑挑戰創意的極限,揭開古典樂親切、活潑的一面。
蔡珠兒談飲食文化
從一碟咖哩,可以回溯五百多年前的地理大發現,可以遍覽歐洲、亞洲的風土知識,你吃出來了嗎?
鍾文音談寫作
長期照顧生病母親的鍾文音發現,當生命板塊面臨劇烈變動,看似無用的文學,反而能成為現實的救贖。
黃國珍談閱讀
閱讀不在於讀得多不多、廣不廣,而是培養解決問題、判斷是非的能力。
鄭穎談藝術力量
透過作家沈從文投入文物書寫的歷程,看藝術如何讓人超脫人生的困頓,重新找到精神的寄託。
魏德聖談電影與時代
非科班出身,魏德聖卻接連以《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等電影感動無數人,他的電影反映了時代,帶領觀眾重新認識自我、社會和歷史。
馬世芳談流行音樂
李宗盛、五月天等知名音樂人或樂團是如何寫出感動人心的歌曲?掌握流行音樂的結構法則,能更進一步聽出它背後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