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索上的譯者:翻譯如何引發戰火、維繫和平、促進外交或撕裂國際社會?口、筆譯者翻轉歷史、牽動國際大局的關鍵譯事 | 拾書所

鋼索上的譯者:翻譯如何引發戰火、維繫和平、促進外交或撕裂國際社會?口、筆譯者翻轉歷史、牽動國際大局的關鍵譯事

$ 315 元 原價 399

《二十種語言,另眼看世界》、《你的耳朵裡是魚嗎?》作者一致推薦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LS)齊聲好評


譯者既要傳達訊息,又不能打破特定限制
既要掌握原文意義,又要呈現精準有效的譯文
翻譯者在許多「近乎不可能」之間挪騰舞動,世界也隨之挪騰舞動
他們如何「翻」天覆地,又是怎麼用文字與話語「傾國傾城」?

各界盛情推薦├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李可心|美國臺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施清真|資深譯者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陳榮彬|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楊詠翔|譯者
廖咸浩|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劉仕傑|前外交官、【臺北民主孵化器】創辦人
顏擇雅|作家、出版人

●「溝通於一時,功過在千秋」的譯者,在語言與文化轉換的鋼索上步步為營、如履薄冰
人類與歷史的重要轉捩,或許就在大眾習而不察中,默默受這群中間人的決斷所牽動......

若非檯面下一支又一支筆譯和口譯大軍,外交事務很少能進行得一帆風順。在異文化接觸前緣,要避免衝突,
就得仰賴多語專家譯介想法與意見,搭起溝通的橋樑。歷來全球各地的翻譯工作者努力擴散話語、維護和平,
偶爾也難免闖下大禍。這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角色大多不太起眼,甚少受到重視。本書作者暨資深口、筆譯者安娜.艾斯蘭揚,
要帶領讀者一窺往往藏於幕後、低調運行的「譯世界」,也看翻譯工作是如何影響全人類與全世界。
 
從詭計多端的政治野心家、滿腹理想與英雄主義的領袖人物,又或者一般大眾與「非我族類」溝通的日常需求──
全球各地口、筆譯者會為各色背景的案主效力。這些中間人的話語或文字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左右了重大的局勢轉捩。

從本書中我們會看到:
 
針對二戰《波茨坦宣言》要求投降的最後通牒,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本意可能為「不予置評」,
翻譯過程卻使意義流失,甚而扭曲為「默然蔑視」;大戰尾聲的美、日關係或許因而更難有轉圜。

清末中國面對西方叩關要求貿易、傳教,由此而生頻繁衝突,民間乃至於清廷難掩排外情緒。
庚子拳亂爆發,為洋行、傳教士工作的華人譯者是中國的叛徒?居中調解者?
還是外國人的救星?又有多少人因翻譯工作而血灑戰場?

㊙希特勒曾不斷拉攏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加入軸心陣營,後者一律以浮誇外交辭令搪塞,不正面回應。
直到戰敗,納粹都沒得到西班牙正式表態入夥。西-德語譯者從未給希特勒希望,
但佛朗哥實際立場為何、說過哪些話?譯者是口譯技巧差,或有意為之,讓西班牙始終與納粹保持一定的距離?

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美國的戰略描述字眼採用「隔離」(quarantine)而非「封鎖」(blockade)古巴海域,
為的是避免踩到二戰慘烈的「列寧格勒圍城戰」歷史痛點,以防激怒俄方。俄文譯法「karantin」是否即危機解除的關鍵?
 
《鋼索上的譯者》不僅放眼全球五大洲的廣闊範圍,也穿梭於歷史上各個風起雲湧的重要年代。作者更論及人類的科學、宗教、
新聞、探險活動等領域,翻譯如何在其中發揮影響,甚至翻轉局勢。這是一部關於譯者如何改變世界,同時也令人大開眼界的作品。
讀者從書中能發現藏身檯面下的關鍵人物,也一窺他們轉換語言、溝通文化的工作技藝。

口碑好評

這座豐富的故事寶庫講述了驚人的譯者成就,帶領我們認識一群英雄人物。作者以迷人而清晰的行文,
解釋了語言專家長年來都在努力克服的職業複雜性和難題,也揭示這些人怎樣運用自身技藝、勇氣、
匠心和機敏來維護和平、擴散話語,並促進世界各地人群之間的對話。
──《你的耳朵裡是魚嗎?》作者 大衛・貝洛斯
 
以繽紛靈動的文字向艱苦的翻譯、口譯者致敬;縱觀歷史,這群人投入的工作可能潤滑、也可能阻礙了外交與文化之輪的滾動。
從聖人到騙徒、苦工到冒險家、書呆到天才——作者輕快點出各種翻譯者的樣貌,描繪了這種被小看的技藝背後生動的歷史。讓人非常享受。
──《二十種語言,另眼看世界》作者 賈斯頓・多倫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