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大春,1957年生於台灣,原籍山東,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
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時報週刊編輯,中國時報副刊主編。
1977年開始發表小說,曾獲幼獅文藝小說大競寫、時報文學獎、聯合報小說獎等小說大獎,1989年更以優異的小說創作榮獲吳三連獎「文學類門」。
出版有《雞翎圖》《時間軸》《公寓導遊》《病變》《歡喜賊》《化身博士》《異言不合》等書。
一切都是創作:新聞、小說、新聞小說。
如果可以把情況稿的簡單一點,我們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寧可讀新聞,另一種人寧可讀小說,架設這是一個二選一的題目,當然,一個寧可什麼都不讀的人是非常幸運的,因為正是新聞和小說把這個世界搞的比沒有他們時複雜了不少。
如果把情況搞的複雜一點,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世界上肯定有第三種人無法就新聞和小說來答覆寧可與否,他會這樣說,那可說不準,有些時候我想讀新聞,有些時候我想讀小說。的確,閱讀不像答考題,不需要像二選一一般非此即彼的嚴苛。
倘若我們輕鬆的問,大約有不少的人寧可屬於第三者。
第一種人,也許比第二種人較為關心現實,不過這也說不定,有些人在極度關心這個亂七八糟的現實世界之後反而想一頭鑽進另一個亂七八糟的世界裡去,而後者的亂七八糟可能因為不構成這位讀者實際生活的直接威脅而顯的有趣的多。
同樣的道理,寧可讀小說的人也許比寧可讀新聞的人較為欣賞虛構,不過這也說不定,有些人在極為欣賞虛構故事的情形下,也許會發現,當天社會新聞版的離奇命案,影劇新聞版的明星緋聞,政治新聞版的國會群毆或國際新聞版的美伊大戰要比手邊任何一本小說來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