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批評指向 | 拾書所

文學批評指向

$ 196 元 原價 230
文學研究  自民國六十年以來,個人的學術研究範疇,大概不外四個方面,即:  一、金代文學研究:這方面又可分為基礎工作與學術研究兩個層次。《金源文學家考述》(商務)、《金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國立編譯館)屬於前者;《金代文學批評析論》(巨流)、《金源詩歌析論》(幼獅學誌)則屬於後者。  二、中國詩歌探索:從《詩經》到胡適之《嘗試集》,上下三千多年,從中設計專題研究,而《唐詩的境界》(明道文藝)、《跨出詩的邊疆》(時報文化)、《中國傳統文學探索》(巨流)等等,可以說是苦心孤詣的一點結晶了。  三、晚清文學研究:七年前因為參與《晚清小說大系》(廣雅)的編纂,從此與「晚清」結下不解之緣。二年前編著《晚清小說研究》(聯經),擬為晚清小說研究鋪路;至於今年撰寫的《梁啟超與晚清文學運動》,則大致是根源性的論述。  四、《詩經詩學資料彙編》的編纂(國立編譯館),條理二千年來各代詮釋家的解讀觀點,以窺《詩經》詩學的底蘊。  基本上,《文學批評指向》是上述範疇,若干專題研究的彙集,更確切的說,是個人十九年來參加國內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的論文集子。在這,容或作些鳥瞰。  「試論詩經第一首」,融匯中國傳統的批評與西方的新方法、理論,一探「關睢」的奧秘,並且例證中國古典詩歌研究的可能途徑。  「阮籍的生命態度」,經由(詠懷詩)八十二首的一些心靈獨白之參證,與「大人先生傳」、「通易論」、「通老論」……的綜合討論,理出阮籍的心路與生命的原姿。  「陶淵明讀山海經的神話世界初探」,透過象徵,暗喻的研索,揭開作者投注神話世界的生命情調,藉以證明陶淵明從現實世界所經營這座理想國度,無非是熱愛人生、關心時局的一種投射。  「劉勰文心雕龍的基本觀念」,根據《文心雕龍》的結構、本論五篇意旨的追蹤,歸納出五種基本觀念,以作為進入「體大思精」之《文心雕龍》的先決條件。  「靜觀竹里館」,是楊牧「隨劉守宜先生訪竹里館」的一篇對話。從「竹里館」的分析過程,可以發現王維向道歷程所獲得的一份智慧的喜悅,足以消解楊牧的誤會。  「雪來松更綠——試論賈島的詩歌」,分析賈島的經驗世界與詩歌裡面的陰黯情調,以及字句鍛鍊、美感設計上的意匠經營。個人發現「雪來松更綠」是他的心理投射,也是他的人格象徵。  「金源詩歌析論」,以文學的內涵實證金源詩歌,上繼唐宋、直追魏晉、下開元明的傳承關鍵,並且重現中國文學史上的「斷層地帶」之真相。  「王若虛的文學批評」,透過王若虛的文論、詩論的研究,證明他不愧是位大批評家,尤其在文法、修辭的實例批判上,更是中國文學批評史前所未有的現象。「元好問的文學批評指向」,探索元好問詩學的發展歷程與詩學體系,用以瞭解其文學批評指向,從而肯定他在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以上兩篇為《金代文學批評析論》的四、五章,1986年曾被毛慶其收入《臺灣學者中國文學批評論文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不過略有刪減,因此,特別再錄,以供參考。  「梁啟超與晚清小說運動」,論述任公的小說理念與實踐,事實證明,他不僅開風氣之先,更為「小說」取得合法的「身分證」。「論晚清的立憲小說」,乃承續前篇的研究,檢視擁護與反對立憲的小說真相,進一步瞭解此種「政論小說化」的時代意義與藝術成就。「梁啟超與詩界革命」一文,則從中國詩史的觀點,探討任公「詩界革命」的命題內涵,以及在傳統與創新的調適上,所表現的嚴肅意義。這三篇論文可以說是《梁啟超與晚清文學運動》一書的奠基工作。  「嘗試集的詩史定位」,又稱「胡適的美學與實踐——嘗試集的鳥瞰」。討論「新詩老祖宗」——胡適之的新詩造詣,並以他的「表現」,提供新詩路向的參考。  個人認為,中國傳統文學固然需要透過現代觀點來加以詮釋,以再發現其中的奧秘,可是,文學探索,必須回到中國文化根源、民族性格與藝術脈絡等層面上,才會貼切才有意義,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是個人到目前仍然堅持的理念。  這本書就是最好、最平實的見證。  學術事業,與時俱增,本書的出版,除了替個人十九年來的學思歷程留點鴻爪外,當然也包括惕勵自己,感激師友啟迪……等莊嚴的意義在內。  1989年7月29日於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