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聚焦於五○年代與八、九○年代的台灣小說,深入論析其中的「性別」與「家國」議題,以及二者間的多重辯證與對話關係。
五○年代是國共分立,兩岸睽隔之始,國府曾以強勢政策,主導了一時代的政治與文學走向,並埋下日後族群對立、家國認同紛爭不已的遠因。
八、九○年代以來,台灣的政經社會鉅變迭生,女性主義、性別論述方興未艾,在在對此前的家國與性別觀念造成強烈衝擊。
小說作為社會重要象徵活動之一種,正是多方體現了其間的轉折變化。然而,在既有的研究中,五○年代的意義並未被特別凸顯,性別與家國兩論題也往往被分別處理。
本書因此以「性別」與「家國」論述為經,台灣文學史上兩個最具關鍵性的時域為緯,研析彼此間的糾葛互動。
其要旨,正是將性別研究綰合於家國想像,研探交錯於男女夫婦、家庭國族間的種種轇轕,以期為「家國」論題,延展出性別思考的面向,更使「性別」的理論建構,同時與傳統文化及現實關懷相結合,為當代台灣小說研究,激盪出更繁複的思辨進程。
五○年代是國共分立,兩岸睽隔之始,國府曾以強勢政策,主導了一時代的政治與文學走向,並埋下日後族群對立、家國認同紛爭不已的遠因。
八、九○年代以來,台灣的政經社會鉅變迭生,女性主義、性別論述方興未艾,在在對此前的家國與性別觀念造成強烈衝擊。
小說作為社會重要象徵活動之一種,正是多方體現了其間的轉折變化。然而,在既有的研究中,五○年代的意義並未被特別凸顯,性別與家國兩論題也往往被分別處理。
本書因此以「性別」與「家國」論述為經,台灣文學史上兩個最具關鍵性的時域為緯,研析彼此間的糾葛互動。
其要旨,正是將性別研究綰合於家國想像,研探交錯於男女夫婦、家庭國族間的種種轇轕,以期為「家國」論題,延展出性別思考的面向,更使「性別」的理論建構,同時與傳統文化及現實關懷相結合,為當代台灣小說研究,激盪出更繁複的思辨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