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國文學,開創人文新境界
2003年10月起,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舉辦一系列以中國文學為主題的科際整合講座,邀請神話、經學、歷史、思想、聲韻、宗教、民俗、文學批評與美學等各領域專精的學者,透過不同面向相互映襯,來探索、描摹中國文學的心靈面貌。
其中,胡萬川教授談神話新思維與傳統文學;黃景進教授談儒道佛三教融合與意境論的形成;李豐楙教授從《水滸傳》、《西遊記》談出身與修行;葉國良教授談《詩經》的貴族性;柯慶明教授談從中國「文學」創生的一些「理論」思維;蔡英俊教授談古典詩歌;張高評教授談經學與文學的會通;王安祈教授以《牆頭馬上》與《牡丹亭》為例談敘事文類與抒情精神;姚榮松教授談韻律音韻學與文學的詮釋;楊儒賓教授談莊子論「卮言」;以及李正治教授談比興解詩模式的形成及其意義。
這個人文講座希望在尊重各領域的獨特性外,做整合性的思考,並建立宏觀的視野,發揮學術的社會功能,回歸社會所需,讓大眾看見經由反思、觀照中國文學所開創的人文新境界。本書即是這個講座結集。
2003年10月起,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舉辦一系列以中國文學為主題的科際整合講座,邀請神話、經學、歷史、思想、聲韻、宗教、民俗、文學批評與美學等各領域專精的學者,透過不同面向相互映襯,來探索、描摹中國文學的心靈面貌。
其中,胡萬川教授談神話新思維與傳統文學;黃景進教授談儒道佛三教融合與意境論的形成;李豐楙教授從《水滸傳》、《西遊記》談出身與修行;葉國良教授談《詩經》的貴族性;柯慶明教授談從中國「文學」創生的一些「理論」思維;蔡英俊教授談古典詩歌;張高評教授談經學與文學的會通;王安祈教授以《牆頭馬上》與《牡丹亭》為例談敘事文類與抒情精神;姚榮松教授談韻律音韻學與文學的詮釋;楊儒賓教授談莊子論「卮言」;以及李正治教授談比興解詩模式的形成及其意義。
這個人文講座希望在尊重各領域的獨特性外,做整合性的思考,並建立宏觀的視野,發揮學術的社會功能,回歸社會所需,讓大眾看見經由反思、觀照中國文學所開創的人文新境界。本書即是這個講座結集。